第(1/3)頁 出征關外一事已是徹底定了下來,朝中主和一派也學著趙盛山那般在御書房外跪了一地。 只此事皇帝本就籌謀已久,又如何會因著一眾朝臣的逼迫而改了主意。 事情鬧了半個月,直到趙盛山和陸恒之啟程出發,皇帝依舊沒有半分動搖。 幾位老臣雖然早就知道皇帝心意,可還是悲從中來,覺得貿然出兵是亡國之兆,早朝上為表心志還欲撞了主子。 還是陸景之早有判斷,同身旁人將幾位老臣死死拖住,這才免去了一場血案。 趙盛霖站在人群最前方,頹然的閉了閉眼。 這是他能想到的可以阻攔趙盛山離開京城的唯一辦法。 這武英侯的爵位等趙盛山凱旋而歸,他怕是要主動上書請讓給對方了。 只有這般,他也許才能落個賢德謙讓幼弟的好名聲。 陸景之看著背脊落寞的趙盛霖心中嗤笑,這種人真當全天下都要為他讓路嗎? 若不是趙盛山還顧及武英侯府的名聲,更顧及苗氏的臉面和想法,他這般一而再的做出殘害幼弟的舉動,就足以讓他在京中徹底淪為笑柄,更別提在朝中立足。 刑部尚書,不急! 孔德東升任刑部侍郎還不足一年,而且總要對方還有可以抓在手中的依仗,他才愿意將爵位讓出來。 趙盛山說兩年足以蕩平關外,那他們就全都等上兩年。 散了早朝,皇帝將幾位老臣喊到了御書房,一談就是幾個時辰,午膳都是王友福帶著宮人送進去的。 等幾位老臣再出來,對發兵一事已是沒了半分排斥抗拒,提及此事就只道陛下英明。 顧瑤聽說此事,只同黃筠筠各嗤笑一聲。 陸恒之已經同趙盛山啟程趕往玉城,黃筠筠心中雖然還有擔憂,但被對方安撫了半個月,對方通身的無畏和一往直前同樣影響著她,讓她現在只盼他能早早凱旋,不要等兒子會喊爹的時候,他聽不到那稚嫩的第一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