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國號為漢。”吳年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他當然知道,私下很多人稱他為燕王、遼東王。那么國號,當然也可以定為燕國、遼國。 但這兩個字眼,吳年都不喜歡。 燕國在戰國七雄之中,與韓國爭奪倒數第一。國力太差,不夠強橫,配不上他。 至于遼國。 吳年感覺怪怪的。 未來如果他登基稱帝,死后廟號太祖。 那不就成了遼國太祖吳年嗎? 不行。 國號嘛。 什么都能選。既然他以炎漢起家,那為什么不自稱漢王呢? 隨即,吳年又一一回答道:“王后立嫡室柳夫人,子以母為貴。立我嫡長子吳彧為太子。” “文武百官的官職、品級,以楚國為基礎,略作修改。” “功臣元勛,都有大功。以功勞高、低,都賜予爵位、丹書鐵券,世襲罔替。” “讓劉知行與百官商議,弄好之后,呈給我觀看確認即可。” “但有一點。我吳年能有今天,劉知行功勞第一。” “至于都城。”說到這里,吳年卻是猶豫了起來,抬起頭來問眾人道:“是立在江縣好呢?還是立在京城好?” 崔無雙迫不及待的抱拳回答道:“將軍。臣以為立在京城好。這里宮室、行宮、衙門一應俱全。朝廷立在京城,會節省很多工夫。” “啟稟將軍。我也認為京城好。高句麗位于大后方,進可攻,退可守。是霸王基業。” 公孫桑不甘落后,振袖說道。 “將軍。臣以為還是在江縣好。遼東人心歸附,才是根基之地。”汪由校想了一下后,說道。 他們的意見,都是吳年反復思考過,而不能下決斷的。總之各有各的好。 不過。吳年知道崔無雙的心思并不單純,是純粹的想把國都立在家鄉。 “二位呢?”吳年轉過頭來,看向了李允寵、趙曼成。 趙曼成說道:“將軍,如果進取立在江縣。如果守成,就把都城立在京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