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只是待遇,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吳年下了鑾輿,在眾人簇擁下進入了烈士陵園。一路向前,有戰兵塑像、石獅子、石虎等猛獸。 有從各地移植過來的植被,除了威武的石像之外,總體的環境十分清幽。 道路盡頭,乃是一座巨大的封土堆。 土堆的前方,立著一塊重達四五噸的石碑。 石碑上,寫著八個字。 “光復遼東,驅逐韃虜”石碑的旁邊,有一塊小石碑。上邊寫著。 建武二年夏。 漢王領十一萬戶及火頭軍萬人,于黃龍府擊破蒙元,斬代王純遠,及萬戶大將十人,憐死難將士,遂埋葬忠骨于此。 立園林,置官吏,四時祭祀。 巨大的石碑前,乃是祭品。不是什么豬牛羊,而是十一顆已經風干的人頭。 一口大碗中,盛滿了醇酒。 道士、和尚分別誦經、念佛。 吳年不信鬼神,不信命。 正是個“我命由我不由天”。 如果命太苦,那就以手中鋼刀,殺出個朗朗乾坤。但是道士、和尚念經,道佛樂器,聽在耳中,又顯悲涼。 吳年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了決戰當日,自己的站在高臺之上,仿佛冷酷無情的神祇一般,看著無數的戰兵飛蛾撲火,死在沙場。 現在連誰是誰都不知道,只能集中埋葬忠骨在此。 不由的雙拳緊握,額頭上青筋暴起,悲從心來,潸然淚下。然后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數人震驚的目光中。 吳年掀起衣裳,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國家興盛,不是一人之功。” “一戰得勝,也并非一人之力。” “驅逐韃虜,光復遼東。是你們用命換來的。” “人都說寡人英明神武,所以百戰百勝。其實荒謬。寡人在這里,多謝你們。” 說罷,吳年雙手作掌,平平地放在地上,磕了一個頭。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