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旗號是“呂”。 大久保忠光精通漢文,雖然不會說,但是認得這個字。 呂不韋的呂。 高句麗的叛賊,呂留良嗎? 大久保忠光目中泛起輕蔑之色,身為武將。國破家亡,應該切腹。呂留良卻貪生怕死,忘記舊主,為仇敵效命,簡直是無恥敗類。 但很快,大久保忠光的臉上,便露出了凝重之色。內心一嘆,說道:“漢軍真是強悍啊。” 扶桑剛剛經歷了戰國亂世,民風彪悍。 軍隊擁有極高的戰斗力。 但是扶桑的制度。豐臣將軍、大名、大名家臣、豐臣將軍的家臣、家臣的家臣、兵丁。 這樣的軍隊,可以擺成陣勢,但確實是良莠不齊。 而看著城外的漢軍,大久保忠光仿佛看到了一座山,一個整體。 兩個字。 強悍。 大戰在即,當然不能漲敵軍的志氣,滅自己威風。大久保忠光心中凝重,但面上卻沒有表現出半分。 漢軍以呂留良為先鋒,吳年、王貴為中軍。 先鋒已經兵臨城下,而中軍還在路上。 綿延的隊伍之中。“漢”字旌旗迎風飛舞,獵獵作響。仿佛騰空的蛟龍,強勢在這扶桑的土地上,興風作浪。 旌旗下。 吳年身披盔甲,手持馬鞭,跨坐駿馬,氣勢雄渾。王貴與他并排,稍稍落后。 “噠噠噠。”一名騎兵逆行而來,飛馳到達了吳年的面前,稟報道:“大王。呂將軍已經兵臨城下。” “嗯。”吳年輕輕嗯了一聲。然后對傳令兵道:“讓張才、諸葛勛在城東、城西安營扎寨。” “我們屯兵京都城的北方,伺機而動。” “是。”傳令兵抱拳應聲,催動戰馬,下去傳令了。 王貴的面色一動,抱拳問道:“大王是想要把這京都平原上諸大名的兵力,清掃一空嗎?” “嗯。圍點打援。”吳年的臉上,露出了清爽的笑容。 攻城是下策。 但是京都城,必須強攻。 這一次出海,漢軍是沒有帶重型攻城器械的。但有大量的工匠,在港口上已經建造了一些攻城器械。 質量就不說了,但至少有。 等到了京都城,先把城池圍起來。留下一面城池,好讓京都城內與外圍的諸大名,有個通消息的通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