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群山之間,有三座很大的平原。其中一座平原,便是松嫩平原。蒙元大都便在松嫩平原的北部,靠山的地區(qū)。 目前漢軍打下了三座城池,理論上來說,可以走一條不那么筆直的直線,直達蒙元。 只是路上有十幾座城池阻攔,并有重兵把守。 推平這些城池,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直接進兵蒙元大都,則糧草跟不上。 怎么辦呢? 很簡單。 科技提升生產(chǎn)力。 “兒子。我打算修建一條直通蒙元,很寬闊平整的水泥路。”吳年在蒙元大都與三城之間,劃出了一條直線,笑著對吳敏說道。 “呃!!!!”吳敏愕然。目前的路,都是土路。運送糧草,依靠人力或牲畜拉動大車前進,速度很慢不說。遇到雨天,道路坑坑洼洼,速度減半再減半。 運糧的隊伍,在土路之中掙扎。被蒙元探子探聽了去,騎兵一上來,便是搶、燒糧食。 漢軍如果派兵護送,多了不行。 少了也不行。總而言之,直襲蒙元大都這條路,充滿了糧草上的挑戰(zhàn)。 如果修建了水泥路,當(dāng)然可以加快運糧的速度。但不能解決,被襲擊的問題。 那修了水泥路,不等于沒修嗎? “你是不是以為為父老糊涂了?”吳年笑著問道。 “不敢。”吳敏連忙彎下腰,低著頭說道。 “我們在修路的同時。用水泥、鋼筋,在路旁修葺小城。每過十里,就有一座小城。” “從遼東調(diào)來,那四個幽燕的守備萬戶。每座小城,派遣一個千戶的兵丁把守。這些小城,既負(fù)責(zé)防守,也負(fù)責(zé)示警。” “比如。一座小城,負(fù)責(zé)探聽三十里范圍的動靜。在發(fā)現(xiàn)襲擊運糧隊伍的敵軍騎兵之后,就點燃烽火,通知運糧隊伍。” “運糧隊伍得到消息,便可以加快速度,提前進入小城避難。” “馮沖的騎兵,還可以在路上游走。發(fā)現(xiàn)蒙元騎兵小規(guī)模的可以吃掉。大規(guī)模的可以驅(qū)趕。” “你覺得怎么樣?” 吳年笑著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腦的說給了兒子聽。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