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海平倒不是不重視海軍。 李天寶襲擊東南沿海,進兵南京,造成的影響力。他是親眼看見的。只是海軍也是水軍嘛。 把海軍調遣到黃河,成為內河水軍,先頂一頂。 不是挺好? 還能省去不少軍費。 但既然吳年不同意,他也就不再說什么。 吳年雖然說是個甩手掌柜,但也不能完全不管事。比如這次討論的軍隊的事情。 至于整頓吏治啊,糧草轉運啊,等其他事情。 吳年是一點也不過問的。 不過。今天吳彧在這里。吳年就順帶問了一下內政的事情。 “回稟陛下。目前朝廷已經派遣出去了知府、縣令,前往各處。這些官都是大漢朝多年的積累。臣對他們很有信心。只是整頓吏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得一年半載,才會見效。” “臣相信。只要大漢朝能夠對民仁愛,抵御外敵。不用幾年,就沒有人會記得楚國了。” 劉知行眉宇間露出神采來,說道。 “嗯。”吳年笑了,點了點頭。 誰說不是呢。百姓啊。感覺太敏銳了。這日子過的好不好,百姓肚子里門清呢。 只要得民心,江山就穩固了。 君臣之間說了許久。劉知行才想起一事,對吳年拱手行禮道:“陛下。戰兵俘虜的楚國太監、宮女實在太多。” “臣請陛下允許臣裁撤一些。放一些太監、宮女歸家。” “有多少人?”吳年對這件事情不是很關心,隨口問道。 但劉知行問的很對。無論這宮里頭的宮女長什么樣,是不是年老色衰的,理論上都是君王的女人。 內閣是不能私自處置的,得問一問君王。 “有兩萬多人。”劉知行回答道。 “這么多?”吳年的眼睛微微睜大。不是說熊無我帶走一半人了嗎?怎么還有兩萬人? 加上自己從遼東帶來的宮女、太監,豈不是要三四萬人了? 紫禁城里,也才一萬間房間。 等于是養了三四萬家奴,伺候自己一家人。 這三四萬人,可以養一個萬戶的精銳戰兵了。 吳年想了一下后,搖頭說道:“對于太監,還是慎重一點吧。這些都是可憐的人。他們就算回去了家鄉,可能會因為沒有生計而餓死。或者遭人白眼。留在宮中,還有一口飯吃。” “對于宮女。你也派人問一問她們的意見。愿意離開皇宮的,就放她們走。不愿意的,都可以留下。” 他吧。 算起來比較好色。但一個人顧不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