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相關的遷徙人口的事情,也在展開。一些山村家族的次年、三男響應官府的號召,前往三漢地區開墾。 還是吳年、大漢朝的信用,夠堅挺。 要是別的朝代。說是遷徙百姓前往邊疆開墾土地。那多半是“百姓逃亡”,逃了再說。 甚至引發一場叛亂。 但是隨著吳年的威望提升,漢朝的信用足夠堅挺。山西百姓們沒去過三漢地區,只知道那是苦寒之地。 但他們相信三漢地區土地肥沃,好山好水,除了冷一點,其他都好。 也相信官府發種子,發口糧,發耕牛的承諾。 隨著大批大批的山民遷徙下山,退耕還林的工作,有了展開的基礎。 山上人口太多,盲目的退耕還林,人們怎么生活下去? 各種工作也不好展開。 整個山西,就像是熱鍋內的水,沸騰起來。無論官員、百姓、鄉紳,社會的各個階層。 對于退耕還林這件事情,熱情都很高。 男女老少齊上陣。 治黃河,治黃土高原。 就在這熱火朝天之中。 吳年迎來了自己在山西最后的工作。 皇帝嘛。 把握大方向就行了,細節工作,交給下邊專業的人去做。比他瞎指揮好多了。 把山西交給石顯,他放心。 而皇帝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就是祭祀了。 治理黃河的第一人。 華夏祖神之一的大禹。 山西的保護神,關羽。 吳年把這二人放在一處,建了一座宏偉的廟宇,進行祭祀。作為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始。 祭祀當日。 他還會種下一株榆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