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眾學士彼此對視一眼,都明白太子此話的含義。 今年的春闈,跟往年一樣,但也絕對不一樣行。不但不一樣,甚至可以說是大明朝科舉的分水嶺。 以前帝國的首都在南,大明朝立國的根本就在江浙一帶。再加上立國之后的前二三十年,北方尚未安穩。 所以朝中南方籍的官員占據了絕對的優勢。 因此南北不和,甚至南北暗中內斗之事,屢見不鮮。當年以劉三吾帝師之身,尚且北南北榜案弄得灰頭土臉。 而現在帝國的中心在北,朝中北方籍的官員就必須增多。這一點,從遷都之后,皇上下令北方各省推舉優秀學子,進國子監讀書就可見一斑。 那么這次會試錄取的進士,就不可能跟往年一樣,讓南人占多數。 朝廷的苦心,學子們是不懂的,他們只在乎自己的利益。朝中的官員們即便懂,但也一定會暗中阻撓,因為這觸犯到了他們的既得利益。 稍微處理不好,恐怕就有大患! 這份名為天下讀書人坐師的恩榮,現在看來,其實是個燙手的山芋。 ~~ 就這時,忽有太監站在殿門口。 “什么事?”六斤問道。 那太監低聲道,“回殿下,乾清宮那邊傳話,西北巡察御史張振宗剛陛見完。萬歲爺剛點了他為兵部侍郎,還問您是否要見他?” 聞言,六斤倒是沒什么。 一眾翰林學士卻是齊齊側目。 翰林學士黃觀皺眉道,“這張振宗升官的速度也太快了”說著,頓了頓,“兵部侍郎?何止是連升三級?” “而且,國朝早有議定!非有主政一方經驗之人,不可為侍郎!”陳循也開口道,“再者說,他原先是戶部的,他知兵嗎?” “這是心里有些不平衡了!” 聞言,六斤心中暗暗發笑。 他理解,眼前這些翰林學士們苦熬了這么多年,都沒當上侍郎。 可他張振宗一個不是科舉出來的,卻先登堂入室了。 換做誰,誰心里都不好受! 人之常情! 但六斤還是板著臉,面色不善,“父皇用人自有道理,用得著爾等議論?” “臣等知罪!” “兵部!” 六斤也沉吟片刻,“兵部?” 說著,看向殿外的太監,“孤不見了!” “是!” 那太監悄聲退去,而殿內張顯宗等人聞聽太子說不見,都面帶微笑,不住頷首。 皇上讓太子見此人,但太子最好是不要見。 為何? 因為涉及到權利,而且是張振宗日后還是兵部的侍郎! 天家再和睦的父子都是君臣 古往今來把太子真當兒子,也就太祖高皇帝那么一位! 而且從古到今,最有權力的儲君,也就是當今皇上僅此一例。 那也是太祖高皇帝老了,刻意給孫子鋪路呢!不然哪個皇帝允許儲君手里有兵權?哪個皇帝允許有實權的開國公侯,跟儲君一條心? 皇帝讓太子見,是信任。 太子不見,是本分。 若一旦見了,話說多了,一次兩次可能沒什么。但次數多了的話,難免會讓人心中犯嘀咕。 皇上正春秋鼎盛,壽數還很長。所以很多事,必須要小心翼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