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到此處,楊榮頓了頓,“銅,無論是滇銅。還是海外各藩的銅,都要送到京師來,送到戶部來禁止私鑄,控制銅源,才能保證民生,平穩物價糧價” 說著,再次沉吟,“臣以為,經濟一道并非每年收了多少關稅,收了多少商稅,國庫里多了多少的金銀!” “而是要看百姓們賺得多少,看物價是否平穩,看金銀銅的購買力千家萬戶之小錢,才是我大明的根!” “好!說得好!” 朱允熥滿臉笑意,心中那些因為朱棣突然受傷而來的陰云,此刻暫時被拋之腦后了。 能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人,就沒有簡單的。 更何況眼前的楊榮,正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三楊之一。 沒有長篇大論,更沒有危言聳聽,也沒有華而不實。 他所提出來的禁止私鑄,控制銅源,就是在設身處地的為國家為百姓著想。 朝廷的金庫里就算有金山,可百姓手中卻沒銅錢,那百姓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錢鑄的太多了,百姓的日子依舊不好過。 他口上說的是那些鑄造私錢假錢的無良商人該殺,其實話語之中的潛臺詞是,各地州府的藩臺布政使等官員,濫用職權,也該殺! 提拔新人上來,就是給朝廷注入新活力。 李至剛不在了,但大明朝絕對還會有新的李至剛。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李至剛。 “洪熙” 朱允熥順嘴道,“你看” 說著,忽的愕然。 他凈是一時間都忘了,此刻朱高熾并不在。 “好好寫個條陳” 朱允熥對楊榮溫聲道,“然后,等莊親王這幾日有空,朕召你入宮,好好議下這事!” 楊榮眼簾低垂,“臣遵旨!” ~~ 與此同時,禮部門前。 帖木兒國使團的成員們,黑壓壓的跪了一大片。 “這些蠻子,記得先前的國書中怎么說來著?” 禮部侍郎傅安,在衙門里看著外邊,嘴角露出幾分譏諷來,“說在他們國家,就沒有叩拜的大禮!” “說白了,就是” 理藩院侍郎郭驥接口道,“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過,總讓他們跪著也不是回事!畢竟這帖木兒國,可不是咱們大明那些外藩小邦!” 兩人正說著,突的,前邊一陣鏗鏘腳步。 緊接著就見兩隊按刀持矛的兵丁,殺氣騰騰的圍了過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