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說著,他又馬上閉嘴。 因為他忽然發現,他話里的含義似乎有諷刺皇帝的嫌疑。 “你接著說!”朱允熥卻覺得有理,開口道。 “人都有志向,有了志向才有奔頭。可所謂奔頭也不過是出頭,人出頭哪有那么容易?一輩子就幾十年,出了頭就想著把名聲留住,或是再上一層樓。” “就像皇上您說的落葉,到最后誰也逃不過落葉歸根。劉學士彌留之際,上書皇上推辭賞賜,大概也是想開了。” 朱允熥看著他,“什么想開了?” 李景隆硬著頭皮道,“人都有名利之心,之所以劉學士晚年待罪,也脫不了名利的緣故。” 這話,朱允熥頗為認同。 劉三吾等人,準確的說他們那一派,在朱允熥登基之后想著影響這位新皇帝,成為他們預想的那樣的帝王。同時,也生出了些別樣的心思來。 科舉一案,只不過是導火索。即便沒有科舉,以后以劉三吾為代表的清流,和凌漢等人代表的實干派也會發生沖突。 “老人們常說,人總是最后幾年才能把這輩子看通透。” 李景隆繼續說道,“許多這輩子放不下的東西,到最后才發現也就那么回事。就是文人們常說的,釋然。” “他跟皇上您說,什么都不要也不求,在臣看來,其實也有幾分悔過認罪的意思。” 朱允熥開口道,“他還在折子中,勸誡了朕。” “劉學士畢竟教導過皇上,內心深處還是希望皇上做個有道明君。不能親眼看著皇上超越歷代帝王,大概也是有些不甘吧!” 話音落下,朱允熥沉默許久,一直看著遠處的文華殿。 半晌后之后,站起身,“走,陪朕用膳去!” 李景隆馬上起身,跟在朱允熥身后。 風更大了,秋風穿過他的蟒袍,坐過花盆的地方,涼颼颼的冰涼。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