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翌日清晨天剛亮,鳳翔侯府的家丁們就開始在府門口放炮。萬響的掛鞭,長長一溜。 人不管到了什么時候,不管后天到達一個什么樣的高度。但是骨子的某些東西,是改變不了。 這種骨子里的東西,并不說學識修養手段計謀之類,而是那種一輩子也改不了的習慣,還有發自內心深處的眷戀和對某些事物的執著。 譬如鳳翔侯張老侯爺,他位極人臣,除了國朝的侯爵之外,身上的勛職位一大串,可他為了慶賀自己的續弦之喜,所舉辦的喜事卻充滿了鄉土氣息。 張家的流水席從大門前擺開,一直通往滁州最繁華的大街,沒有棚子更沒有各種器皿,就是露天放置桌子凳子。 府門前象征著主人赫赫戰功的下馬石和威武的石獅子,已經被露天的大灶熏黑。數不清多少廚子,多少仆婦雜役,在臨時搭建的廚房中忙碌。 菜肴也談不上精美,但就勝在一個字,香。 一盆盆的燉肉,一鍋鍋的烙餅。 個頭巨大的鹵豬頭,色澤紅潤的燒雞燒鵝,金黃酥脆的燒餅。 一屜屜扣肉,一桶桶油炸丸子。 全是肉,看不到半點素的。菜量和莊稼人的肚皮一樣,大得驚人。 鳳翔侯的家丁仆人,沿街吶喊。 不管是誰,只要在侯府門口給老侯爺磕個頭。喊一聲給老爺夫人道喜了,就可以坐下吃飯,來者不拒。 于是差不多整個滁州的城的人,都涌了過來水泄不通。 白面白米和肉類,對于這個時代的人們,屬于難得一見的珍饈佳肴。許多人干脆就是拖家帶口,甚至有的老翁老嫗,手中還帶著盆碗等物,想來是打算又吃又拿。 更讓人驚奇的是,侯府的流水席中,并未設置雅座。這樣一些滁州城內的頭面人物有些失望,衙門里做官的也好,有名望的讀書人也罷,總不能放下身份跟平民百姓擠在一塊搶東西吃吧? 不過在侯府里面中堂最寬闊的地方,卻有十幾張菜肴微微精美一些的餐桌。 那是鳳翔侯府專門留出來,用來專門接待七十歲以上的老人。這些老人,還都是鳳翔侯專門從鄉下老家派人請來的。 侯府擺宴,無官員貴客雅座,卻成了平民的歡宴。高堂之上的貴客,無一人朱紫,卻是鄉間老者。 整個天地間,滿是肉香和鞭炮過后的硝煙混合在一起的奇怪的味道。 老爺子背著手,就跟普通人家老頭似的,帶著朱允熥站在門口看熱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