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足利幕府的使者已在路上!”朱允熥又看看手中的奏報,冷笑道,“還帶了三艘船的貢品,呵呵!”說著,看向何廣義,帶著幾分考問,“你說說,他為何而來啊?” “臣估摸著,是想讓咱們大明置身事外,或者說不再支持山名家!”何廣義開口道。 這個回答讓朱允熥還算滿意,又道,“原因呢?” “臣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有三點,其一臣去東瀛出使時,足利幕府分外禮遇,足利義滿對我大明言必稱臣。其二,足利幕府已知道我大明背后給山名家等東瀛諸侯暗中資助。其三,他是怕我大明日后直接要用兵!” 朱允熥再次點點頭,隨即又問道,“那你可知足利義滿為何如此?” 這下,直接把何廣義問住了,低頭道,“臣愚鈍!” “他足利義滿之所以對我大明恭恭敬敬,言必稱臣的最大原因,不是他對大明有多少畏懼之心,更不是因為他心向天朝仰慕漢風!”朱允熥順手把手中的秘奏放在燭火上點燃,然后丟進痰盂之中,低聲道,“而是因為他這個幕府將軍,還沒做到東瀛南北的完全統一!” 說著,頓了頓,“內有敵,而強明在外,他足利義滿沒有本錢跟大明來叫板。想想以前老爺子給什么懷良親王去使,人家怎么說的?” 說到此處,朱允熥臉上滿是冷笑,“他說東瀛之國萬年以來全憑神意,他們的神不許他們對外國納貢稱臣。呵呵,這位懷良親王就是個愣頭青,不同變通,更看不清形勢,所以后來兵變身死也是咎由自取。” 現在的足利幕府,應該是東瀛歷史上最弱的幕府。 此時東瀛長達數百年的南北朝分裂剛剛結束不久,可這樣的統一完全算不上統一,他在東瀛國內依舊有大批的反對者。他的幕府,有點類似于董卓挾天子令諸侯,地方軍閥進入中樞。 足利家控制了東瀛的中樞之后,所有的機要官職都由足利家或者他們的死黨占據,這又引發了許多封地在偏遠的諸侯大名的不滿。 而這些年,即便是在相繼平定了第一次山名叛亂,大內叛亂之后,足利義滿也沒能力把這些封國取締,而是只能壓縮他們的勢力范圍,一再遷就。 看似統一的東瀛,實則不過是各個軍閥的茍合而已。 如此不穩定的局勢下,他足利義滿急需一個強有力的外援,那就是大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