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單是大明,這歷朝歷代的頑疾,其實也是王朝興衰的靈丹妙藥。 想想原時空,明清交替之時多少鄉紳自己募兵抵抗李自成,抵抗滿清。 再往后說,數百年后,滿清王朝鎮壓太平軍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也都是這個階級出身。 多說一句,大清王朝傳至高宗時,廢除了世宗的新政,其實廢除的就是官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而攤丁入畝則是一直沿用。 “俗話說,學成武藝,賣與帝王家!”暴昭繼續說道,“皇上,讀書人做官為的什么?”說著,他環視一周,“臣說句不好聽的大實話,讀書做官當鄉紳當吏員,為的就是和民,和百姓區分開來!” “為的就是被國家有待,被君王待之高人一等!” “若官紳一體當差,則無論官民,鄉紳讀書人,都要給國家服役!” “一體納糧,都要繳稅都要交糧!那,讀書還有什么意思?當官還有什么意思?” “那不是貴賤不分了嗎?” 他的話,一點沒錯,而且他還留了余地。 一旦朱允熥這么做,就等于是破壞了千百年來一直根深蒂固的,傳統儒家思想文化的土壤。 往小了說是官紳之憤。 往大了說是失去了維系國家運轉的基石。 這么做,等于搬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可是.... 忽然,朱允熥心中覺得有些好笑,也涌出陣陣豪氣,“雍正能做的,我就做不了?” “朕知道你們說的都有理,也都對!”朱允熥緩緩開口,“更知道它難,它若不難,朕也不找你們來商量!” 韓克忠悶聲開口道,“正如諸位大人所說,難處多!但也如諸位所說,好處更多!”說著,看向朱允熥,“但臣以為,此政最大的難,并不在于諸位大人所說的利害關系!也不涉及什么君臣綱常,涉及不穩的說法。” “哦?”朱允熥大為意外,“你仔細說說!” “最大的難,在于人!”韓克忠朗聲道,“皇上的新政,傷害的是天下讀書人和官紳的利益。可推行這樣新政的人,也必須是讀書人出身的官員!” “所謂千百年來的規矩,所謂什么特權,其實都是因為大家伙都身在此中,不愿意去做對付自己的事!” “如今難就難在,誰愿意挑撥了窗戶紙,誰愿意被萬夫所指!” 說著,韓克忠冷笑一聲,“至于什么天下嘩然,群情激憤,什么萬人痛罵。臣說句大不敬的話,當年太祖高皇帝血洗天下讀書人的時,誰敢說個不字?” “當日李善長胡惟庸案,牽連官員六萬余人,大明朝缺人做官了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