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到張顯宗,朱允熥腦中不由得的再次浮現出對安南的企圖。 呂宋移民建港,還有東瀛那邊的挑撥離間,都剛剛開始尚未收功。 治理國家步子不能太大,不然容易扯到蛋。到時候疼的可是自己,傷了元氣。 況且,若要對那邊動手,如今也沒什么好名義,現在的安南國王可是老實厚道得很,連年上貢不說,老爺子這邊也不能答應。 “你干啥呢?”就這時,老爺子忽然瞪眼,“人家給你行禮呢,你這皇上咋賣呆兒呢?” 朱允熥趕緊醒悟過來,笑道,“幾位愛卿免禮。”說著,對王八恥道,“給他們搬幾個墩子來,讓他們坐著回話!” “臣等叩謝皇上!” “他們幾個,就是咱給六斤選的老師!”老爺子白了朱允熥一眼,“這幾人可和那些呱噪的書呆子不同,是真有學問的人。” “臣等不敢!”幾人又忙道。 朱允熥的目光再次看過去,張顯宗的身后是高遜志。 這人出身名門,宋神宗親自題碑的北宋太尉高瓊第十四代孫。 原本時空靖難之后,高遜志憂憤成疾,不愿委身朱棣,最終餓死于山中。 后來明神宗時追贈謚號,文忠。 最后一人楊淞,也出身名門。其父在前朝大元,官居奉議大夫,翰林侍至,漢官之中魁首之位。他另有兩兄弟,也都高中進士,如今都在地方為官,其中一人還是浙地鐵鉉手下的稅課使。 從這三人的身份和出身來看,老爺子真是煞費苦心。 品行端正,一步一個腳印走上來的寒門子弟。 世代豪門的望族后人。 出身官僚之家,滿門進士。 這樣的老師,絕教不出傻學生來。 “太上皇選你們三位教導太子讀書,朕也是信得過的!”朱允熥緩緩開口道,“太子如今也到了讀書的年紀,回頭讓禮部選個好日子,就在文華殿授教吧!” “臣等遵旨!”三人都不廢話,也不說什么歌功頌德的話。 若是李景隆在這,定然又是一頓忠心表白肝腦涂地死而后已等等。這也是有時候,為何朱允熥不愿意和這些太過正直端正的臣子們,多說話的原因。 因為聊不下去。 這樣的臣子跟他這個皇帝,除了政務之外,半句廢話沒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