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至于洪熙么!朕是要留在身邊用的,宰輔之材國之棟梁。外有你這個功王,內有他這個賢王。四叔,你這一門,人才輩出呀!” 朱棣遲疑片刻,點頭道,“臣多謝皇上恩典!” 說完,看了朱高熾一眼,心中長嘆。 忽然,朱允熥又靠近些,低聲道,“四叔,你覺得朕對邊塞軍務上的這番決定,對嗎?”說著,又道,“你是老軍務了,幫朕看看是否有疏漏之處?” 朱棣搖頭,“皇上用心良苦,臣....遠不及也!” 朱允熥心里明白,這句用心良苦其實是在刺他,但他毫不在意。 “老四呀,對不住了!我說這些其實都是歷史上你的決策呀!”朱允熥心中暗道。 歷史上的朱棣面對邊患問題,就是這么辦的。 靖難之后登基為帝,解決了寧王,解決了秦王晉王,整合了帝國北方邊軍,才能連年北伐。 后人有人稱,東西延巨,指臂相依,稱全盛矣。故合邊卒之數不過四十萬,較之宋人單防備西夏一路之七十余萬,蓋徏數倍! 朱允熥慢慢回身,坐回寶座之上,看著群臣開口道,“諸愛卿,現在來說說藩王們移藩之事,都是太上皇的子孫,也都是朕的親族。雖削藩,但不能真的苛刻了!” 群臣還沒從皇帝跟燕王,不,應該是和勇毅親王的話中回神,皇帝已經再次開口。 “除了藩王的事,還有另一件。吏部侍郎上奏,請朕追尊故懿文太子為皇帝,故懿文太子妃!”說著,朱允熥又看看群臣,“也就是朕的母親,為皇后!” 頓時,群臣心中又是一顫。 早不提晚不提,在即將移藩之時,提出追贈故太子為皇帝,皇上這個時機選的好呀! 李景隆最先開口,“啟奏皇上,臣以為此乃天經地義之事!”說著,低頭擦著眼睛,“若太上皇泉下有知,也必然欣慰!” “你他媽能要點臉嗎?”朱棣看著李景隆的身影,暗中咬牙。 “臣也附議!”朱高熾也開口道,“此乃應有之義!其實當太上皇在世之時,就有此意。不過自古都是子尊父,所以才延遲下來。” “臭小子!”朱棣看著兒子的背影,眼角跳跳,“你怎么也不這么不要臉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