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朝中沒有他們這些純粹文人的立足之地了! 見他沉思,朱允熥又道,“你是朕的老師,朕帶你自然和旁人不同。” “臣愧對皇恩!”方孝孺嘆息開口,“臣當日在文華殿教皇上讀書時,一心想著輔助皇上,成為漢文帝那樣的明君!” 說著,他苦笑道,“現在看來,其實臣等始終沒幫上皇上什么。反而,皇上有時候還要...顧著臣的面子!” “為國家讀圣賢書,就要學以致用!”方孝孺繼續道,“臣,于軍國大事,實在沒有什么真知灼見。但做學問,臣自認....勉強應對。所以臣斗膽,去各地看看官學,看看學子!” 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朱允熥心中發苦,絕對的權利背后,就是一個個熟悉的人終將要離他遠去。他最終,一個人孤零零的站在最高處。 “在京中編書不好嗎?”朱允熥搖頭。 “皇上!”方孝孺開口,“臣....只能如此幫您分憂了!” 看著他坦誠的目光,朱允熥忽然恍然大悟。 新政在即,大明朝新舊之間必然波瀾不斷。 方孝孺這樣的身份,勢必被清流們捧成領軍人物,來跟新政打擂臺。 到時候,為難的還是他這個皇帝。 因為方孝孺的身份,曾是他朱允熥的老師之一。 而大明的朝廷一旦陷入黨爭,一旦陷入水火不容的內斗,后果不堪設想。 此時離京,清流再無領軍人物,也沒有有威望的文壇領袖,那清流就不成氣候。 在新舊交替爭斗之時,只能俯首帖耳。 “你想要先去何處?”朱允熥問道。 方孝孺不假思索,給了朱允熥一個意外的答案,“高麗!” “為何?”朱允熥皺眉道。 “皇上!”方孝孺道,“高麗既是大明疆土,百姓也是大明子民。”說著,一笑,“臣不是迂腐的讓您懷柔待之,而是想說朝廷對他們該有的樣子要有!” “高麗也推行漢學,臣去看看,學子歸心!”方孝孺笑道,“臣....有個不才之相,若是高麗學子也能參與我大明的科舉,于民心之道,善莫大焉!” 科舉! 確實是這個時代,籠絡人心乃至消除隔閡的絕對有效的手段。 “好吧!依你!”朱允熥嘆口氣,“朕給你派幾個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