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三院眼科聲名在外,外省治不了的傷患都來這里找希望,眼疾患者第一時間都是奔著三院來,好像只要到這就會看到希望,心里超有底。 姜笙是三院最年輕的眼科醫生,是劉教授親自帶進醫院的眼科一把刀。 院長劉良教授一生只收了兩個嫡系親學生,一個是姜笙一個是姜笙的師哥。她師哥在幾年前出國了,劉教授怕姜笙葉離開京都,早早地讓她進入三院,每一臺手術都帶著姜笙,每次科研項目都要姜笙參與,說什么也不愿意讓姜笙離開京都。 姜笙原本是想直接回榕城,繼續待在他爸爸工作的醫院,她對那里有感情,從小跟著她爸爸在科室里混,眼科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姜笙的。 她爸爸做手術她就在她爸爸辦公室玩,玩累了就跑去大辦公室晃蕩一圈,回來定喜滋滋地拿著科室醫生護士塞的滿口袋零食。 她喜歡這個地方,大學專業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眼科。 姜笙本科成績十分優異,還未畢業就被導師們注意到,被好幾個導師爭著搶著拉進自己的戰營,劉良教授是最執著的存在,他要磨礪姜笙把姜笙磨礪成三院眼科一把刀。 姜笙繼續在學校學習理論,空余時間就把她帶進手術臺,親自指導。 因此姜笙比其他人更早走進醫院走進手術室,接觸的疑難雜癥成千上萬。 等姜笙能上手時,劉良和一眾教授親自站在手術臺看著她操作,她心細手穩,臨床一些緊急判斷嚴謹果敢,即便第一次上手術臺也毫無緊張,一臺手術下來完成度堪稱完美。 劉良教授是院里的第一把刀,在他的精心栽培下,幾年時間為院里磨礪出一把新刀。 姜笙無疑會是院里頂替劉良教授最好的刀。 午休完,姜笙拿著下午需要手術病人的檢查報告和ct影像,輪番梳理著手術重點,提前做好準備。 吃完午飯,時昱坐在辦公室心神不寧不靈地看著手機,手機屏幕亮起來他就看一下手機,看是不是姜笙回復的信息,等了一個小時也沒有看到姜笙的回復。 他等不及了,看了眼時間,索性直接給姜笙打過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