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最貴的糧食,才五百多貫一石。 尋常百姓家,一石稻米,一年都吃不完。 唐朝物價最貴的時候,一文銅錢約折合后世人民幣大概三毛錢,一貫錢是三百,一百貫三萬,那三百貫就是后世的九萬人民幣。 再考慮此時,正值盛世下物價偏低的貞觀時期,這三百貫錢差不多就是后世小百萬。 別的不說,房玄齡他們這群宰相,一年的俸祿,雜七雜八的加一起,折算下來才一百多貫錢。 彩票局要是徹底打開局面,勛貴手里的那點錢,全都是彩票局的菜。 但是吧,放水的時候,偶爾也要給尋常百姓放放水,別讓一個人中了大獎,要讓更多人同時中大獎,大家均分那些錢。 大唐什么人都養,就是不能養暴發戶。 如果百姓們人人都覺得彩票賺錢,手里的錢全拿來買彩票,到最后誰還去勞作? 按照正常預計,這個生意投入十文錢,最高三百貫的回報率,不計前期投入,最高的收入平衡點,應該在每個月四萬貫左右。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行業標桿的確定和最終購買人數。 大唐沒有貼野廣告的,但勝在有一種人,能讓任何一件事情,快速的在坊間散播,這群人就是說書匠。 在詳細的給彩票局的運營定了章程之后,廣告效應就從說書匠開始。 全長安城上百個說書匠,都工作在人流最密集的地方,完全可以做到一呼百應。 但凡行業標桿確定,用不上一天的時間,全場城幾乎都能收到消息。 標桿其實也很好找,長安城里面出去程家、牛家的幾大害蟲,剩下的就是皇親國戚了。 長孫四娘把目光鎖定在了老李的侄子,河間郡王李道宗的長子李崇義的身上。 人脈廣、圈子廣、一呼百應,這樣的人是最適合做行業標桿的。 彩票運營的問題解決了,就是香皂制作、銷售的的問題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