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這群人開始效仿歐陽信本,給老李找了很多很多嫁女兒的理由。 最后還給老李來了一個有效總結,李淵和李世民,播種效率都很高,公主那么多,嫁出去幾個又能咋的? 事實也是如此,別看李淵在貞觀三年離開了太極宮,搬去了大安宮,可再此期間,一直到了貞觀九年去世,李淵又給老李造出來二十多個弟弟妹妹。 可問題是,老李的姐姐妹妹挺多的,自家的女兒也挺多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憑啥要嫁給番邦呢? 嫁出去的女兒,就相當于是被流放了,日子苦到不要不要的,大隋朝的義城公主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隋開皇十九年,宗親楊諧的女兒就被封義城公主遠嫁突厥。 從圖利可汗開始,一路嫁給了他們家父子四人,你就說可悲不可悲就完了。 嫁完公主之后呢?突厥該打你還是打你。所以說,嫁女兒根本就毛用沒有。 最后,老李陰沉的臉色落在了歐陽信本的身上,和親之事是他提出來了,這個皮球最終還會落在他的手里。 “歐陽愛卿,你不光是我朝大學士,更是當代大儒,也是我李唐開國以來,資歷最老的功臣,上午你只說了一半,現在繼續說說你的見解!” 歐陽信本一愣神,該說的我都說了,你現在還讓我說,這不是典型的拿我當槍使喚嗎? 可問題是,皇帝問話,又有一群支持和親的噴子在等著,歐陽信本又不得不說。 可他的話一開口,老李的臉色明顯就難看了,因為歐陽信本有一次列舉了很多和親先例。 “陛下,漢室曾有昭君出塞,傳為佳話永記歷史。臣覺得大唐是禮儀之邦,讓四害臣服不能靠刀槍棍棒。當效仿漢制,派出公主和親,彰顯我大唐禮儀之氣度,讓西突厥的肆葉護可汗主動歸降?!? “皇家子女,自打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大唐江山的脊梁。當大唐受到侵犯,需要和平之際,皇室兒女理當身先士卒,為百姓做好榜樣。如果用公主一個人,換來百年和平,值得!” 老李的拳頭攥的死死的,目光直接定格在一眾文武身上。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