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鏡頭切過去的時候就看到角田裕毅的小紅牛賽車停在了賽道上的t11和t12交界處。 因為之前有日本媒體在媒體上對于角田第一場比賽就獲得積分的表現大加贊揚。 至于第一場比賽就獲得亞軍的秦淼直接就被忽略了,你秦淼開的什么車?火星車!梅賽德斯奔馳,w12。 而我角田開的什么車?小紅牛,地心組的車,二者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你獲得積分的難度有我角田君高嗎? 你這不是人技術好,你這完全就是車好,如果讓角田來開梅奔,他甚至可以挑戰漢密爾頓在梅奔隊內的地位。 至于后面秦淼在伊莫拉獲得冠軍,以及在f2的時候秦淼橫壓整個賽季的事情當然是直接被無視了。 這副雙標的嘴臉看得三位解說和不少國內的車迷那是火氣直冒。 所以看到角田退賽了之后三位解說在演播廳中直接陰陽怪氣地高呼:“哎呀,角田,被寄與厚望的日本車手。而且被認為是有可能成為以后世界冠軍的車手就這么退賽了,哈哈……。” 隨后的解說們就是笑得幸災樂禍,意味深長。 因為角田的賽車引擎停轉,賽車直接就停在了彎道的外側。 賽會又花了半分鐘的時間確定角田無法再啟動自己的賽車之后才出動了安全車。 梅賽德斯這邊其實在角田引出安全車之后就開始考慮是不是要讓秦淼進站,以秦淼的保胎能力沒準可以一套中性胎直接跑完接下來的整場比賽。 但是這么做也有風險。 因為秦淼在練習賽進行長距離測試的時候,中性胎的懸崖點大約在五十圈左右,可是現在距離結束還有五十七圈。 也就是說,如果秦淼這個時候選擇進站換胎,那么他比賽的最后七圈將會跑得極其掙扎。 托托的內心還是更傾向于讓秦淼繼續在外面,上場比賽才因為賽車故障退賽,這場比賽就玩花活有些太冒險了。 不過他還是問了秦淼一句:“秦淼,安全車出來了,但是我們的計劃不變,可以給你換上中性胎,你覺得怎么樣?” 可能在外人看來托托的這番話有些不知所謂。 但是秦淼作為梅奔的一員是能夠聽懂托托這句話的。 托托的意思差不多就是一停的計劃不變,我們可以給你換上中性胎跑完接下來的整場比賽。 至于為什么不選擇硬胎。 這主要是因為硬胎的速度太慢了,比中性胎每圈慢了一秒,比軟胎每圈慢了兩秒多,根本就沒有任何性價比。 突然收到托托的tr,秦淼看了看自己前方的維斯塔潘與漢密爾頓,又瞥了自己身后的勒克萊爾一眼。 心中微微一盤算: 如果這場比賽按照車隊原本的計劃,用軟胎跑到二十四圈的進站窗口之后再進站換胎,自己跑完整場比賽的總時間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少于漢密爾頓,甚至大概率沒辦法超越維斯塔潘。 所以與其繼續跟在前面兩個死變態屁股后面吃灰,不如賭一把。 萬一呢?萬一拿到了好成績呢?萬一在進站窗口打開之后賽道上又出現了一次安全車呢? “好,box。”秦淼心中一狠。 畢竟年輕,對于這些過于冒險的計劃秦淼不過多考慮就點頭答應了。 秦淼突然的答應反而是讓提出了這個計劃的梅奔策略組開始頭疼了起來,因為他們得開始時刻注意秦淼進站之后的輪胎狀態了。 于是觀眾和解說們就有些錯愕地看到,秦淼駕駛的梅奔賽車直接駛入了維修區。 并且在車隊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換上了一套中性胎,總用時2.1秒。 在安全車期間換胎用時多少秒關系已經不大了,觀眾們真正錯愕的是為什么秦淼會在這個時間點選擇進站換胎。 而導播給到了秦淼進站換胎的畫面之后也將剛剛車隊與秦淼溝通的通話記錄放了出來。 飛哥與幾位解說這才恍然:“這是秦淼自己想的啊?” 周浩然分析道:“如果這個時候進站的話秦淼應該是想要兩停了。” 兵哥突然有些好奇地插了一句嘴:“你們說有沒有可能一套黃胎直接跑完呢?” “這怎么可能?”飛哥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現在還有五十七圈,黃胎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跑完整場比賽的。” 周浩然也附和道:“確實,應該是兩停,黃胎跑不完整場比賽。” …… 安全車期間除了秦淼之外,阿羅的吉奧維納茲也選擇了進站,之后是第十圈的時候威廉姆斯的拉塞爾和拉蒂菲兩人也都選擇了進站。 兩人也都和吉奧維納茲一樣,將軟胎換成了中性胎。 而他們出彎之后,自然都落在了隊伍的最后面。 秦淼因為安全車剛剛出來那會兒就進去了,所以出來之后并沒有落下太多,剛好落在了第七。 奧康的后面,賽恩斯的前面。 確定了自己所處的位置之后秦淼調整了一下自己賽車的設置,ers開始省著用,走線也開始直來直往,只追求保護輪胎。 秦淼自然也知道自己正常駕駛的狀態下中性胎是跑不完整場比賽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保胎了。 秦淼為了保胎,跟著安全車的這段時間他都沒怎么磨輪胎。 第十圈中段,角田裕毅的賽車已經從賽道上被挪走了,安全車的頂燈隨之熄滅。 第十圈的t15,漢密爾頓稍微壓了一下車之后猛地起步。 秦淼因為看不到漢密爾頓的車了,自然漢密爾頓就沒給秦淼打暗號了,他就自顧自地起步,盡可能地拉開自己與維斯塔潘之間的差距。 秦淼的起步反應速度要比自己前面的奧康快一些,但是因為秦淼賽車輪胎的溫度實在是太低了,抓地力不夠他的發動機提供的動力輸出。 而且起步之后就是賽道的t14,t15這兩個組合彎,秦淼也沒辦法在這里超車。 所以起步之后秦淼的位置保持不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