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秦淼下播之后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但是他在國內直播平臺開直播這件事很快就登上了各個社交媒體平臺的熱搜。 雖然f1在國內的熱度不算高,但是作為世界上最頂尖的方程式賽車運動,f1在國內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的。 這里注意,熱度和知名度不是一個東西。 年輕人都聽說過f1,也知道f1是方程式賽車,自然也知道現在f1有一個中國人,不過到此為止,也就是他們能夠了解的極限了。 秦淼作為國內第一個成為f1正式車手的中國人,同時也是進入f1的第一個賽季就拿到了一個分站賽冠軍的中國車手,那是創造了無數的歷史和記錄。 這樣的秦淼央媒自然是大力贊揚,也上過新聞聯播,所以現在的秦淼在國內的群眾之中不能說是家喻戶曉,但也可以說是所有人都略有耳聞。 大部份人都聽過秦淼的名字,對他的名字也有一個基本的印象也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所以他開直播的消息就算是早上,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沖上熱搜。 而知道了這個消息的不少車迷和秦淼的粉絲們都紛紛扼腕嘆息,而有幸通過各種渠道知道了秦淼開直播并且看到了的夜貓子粉絲們則是在各自的朋友圈或者好友之中炫耀。 也有比較機靈的觀眾發現秦淼的直播間之后就開始了錄屏,只可惜秦淼剛開播那一會兒直播間實在沒什么人,所以就算是錄播也不是很完整。 不過盡管如此,這些秦淼直播的錄播也有不少人觀看。 也因此,不少人都發現秦淼除了在賽車這方面很有天賦之外,玩游戲也是大佬級別的。 當然了這件事的紛紛擾擾對于秦淼來說都已經不重要了,他又回到了屬于他的工作生活之中。 除了每天的模擬器練習之外,秦淼也幫車隊拍了不少宣傳片,照片,并且接受一些和車隊關系比較好的媒體采訪。 這些都是秦淼作為一名公眾人物必要的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車隊已經開始考慮下賽季的賽車概念設計了。 也許不少人覺得現在就開始考慮下賽季的賽車貌似有些晚了,畢竟2022年是新規大改的時間,研究新規則設計賽車這就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一年的時間怎么想都不可能重新弄出來一臺有競爭力,配得上梅奔這幾年輝煌戰績的新車出來。 但實際上w12很多部件和設計理念都是可以套用到w13上去的。 規則大改之下,砍掉了秦淼坐過的破風翼,引入地面效應底板,除此之外的其他東西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現在車隊內部就在討論和判斷下賽季的賽車側箱的理念,是繼續按照梅奔w12的設計走零側箱,還是重新設計側箱。 周二的上午,車隊的設計部門和管理層就為了這件事開了一個會議,其中秦淼與漢密爾頓兩人都有出席。 畢竟他們倆才是駕駛賽車的人,他們在賽車設計上的發言權有時候甚至比工程師和設計師的權重都要高。 只不過這時候的漢密爾頓與秦淼兩人看起來是在認真地聽取會議內容,但實際上這倆人就像是上學那會兒那樣開起了小差。 “最近幾天摩納哥練習得怎么樣?”這是假期開始之后兩人第一次坐在一起可以好好聊聊。 “還不錯,圈速整體都有提升,比以前快了0.4,不過我沒在摩納哥開過車,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真的開上了賽道之后我的表現如何。” “我看過你在f2的比賽,我發現你不論是f2還是f1從來都沒有在中游集團發過車。”漢密爾頓說道:“我給你點建議: 首先,在中游集團發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摩納哥這條賽道,你發車得小心小心再小心,發車之后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注意自己前后左右的賽車和各自賽車之間的距離。 因為只有這樣,在發車階段才不會出現過于嚴重的賽道事故。” 秦淼點頭,然后悄悄地掏出了手機開始錄音。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這種情況下,秦淼明顯是沒有條件掏出紙筆來記錄漢密爾頓說過的話的,所以直接打開手機的錄音方便一點。 漢密爾頓也不在意,想了想之后繼續說道:“起步階段膽大心細,如果節奏好的話可以嘗試往前上幾個位置,但還是以保護自己的賽車為主。 這條賽道的超車難度很高,所以t17.18.19這三個彎道的走線至關重要。 這三個彎道的表現決定了你最終能不能在不算太長的drs區內超越你前方的車手,這點你切記。 ……” 兩人聊了差不多二十多分鐘,直到車隊內部的討論陷入了僵持。 突然,托托轉頭看向了兩位車手問道:“你們對于這兩個概念怎么看?” 正在說小話的秦淼和漢密爾頓一愣,隨后兩人互相看了對方一眼。 秦淼畢竟還是年輕,沒啥畏懼,也不知道說錯話了之后會有什么嚴重的后果,既然托托問了,秦淼就將自己心中早就想說的話說了出來:“我覺得有側箱會比較好。” 漢密爾頓看神經病似的看了秦淼一眼,你是真敢說啊。 雖然梅奔內部盛行不責備文化,意思就是犯了錯之后不會具體找到某個責任人要他為車隊的失敗負責,而是將后續問責的這段時間全部利用起來,用于修復,彌補漏洞。 但說是這么說,實際上這件事情發生了之后,大家心中都會記得這個意見是誰提的,造成這次失誤的主要負責人是誰。 雖然漢密爾頓不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 但是這個道理他是知道的,只不過他沒想到秦淼會這么地頭鐵。 其實在梅奔內部支持有側箱設計的人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想要按照梅奔原本的設計理念去走。 畢竟w11和w12這兩臺賽車已經證明了零側箱概念在賽場上的優秀。 托托也有些好奇地問了一句:“我能知道你選擇有側箱設計的原因嗎?” 秦淼想了想之后才回答道:“主要是我看車載攝像頭的時候發現我們賽車的前鼻翼的碳纖維會在高速行駛的空氣作用下被壓下來,雖然這些是刻意設計出來減阻的,但是我就想著,碳纖維這么硬的材料在時速來到兩三百公里的時候都會被吹變形。 為了減重我們的底板肯定不可能會太厚,而下賽季我們用的又是地面效應底板,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我感覺如果零側箱的話,我們的底板支撐會不夠,很有可能會在風壓和氣壓的作用下產生嚴重變形。 到時候賽車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可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秦淼的一番話有理有據,沒一點毛病。 托托點了點頭,等秦淼的回答完了之后托托看向漢密爾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