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玄鳥殿。 大宴進行時。 觥籌交錯。 秦國群臣你敬我,我敬你,碰杯之聲,不絕于耳,言談無忌。 曲水流觴。 玄鳥殿有以精銅造就的河道,其中灌入清水。 不斷有宮女,宦官,將點心,佳肴,美酒,放置在精心打造可浮于水面上的器皿上。 器皿放入水中,順著水流,在黃銅所造的河道上流淌,任人取之。 鶯歌燕舞。 有美人舞蹈翩翩,人美舞更美。 有美人唱詩以應,詩隨人動,恰到好處。 有伶優入殿表演,這表演的卻不是歌舞了,而是類似后世的話劇。 戲碼都是春秋戰國的事,例如商鞅徙木為信,張儀東出六國,秦武王問鼎周室…… 今夜的玄鳥殿。 熱鬧非凡,賓主盡歡。 郡國并行制和推恩令的貓膩,群臣不是沒人看出來。 相反,大多數人都看得出來,這些人都是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一批人。 但問題是,實行郡國并行制前夕,分封制和郡縣制的那場大辯,是分封制輸了,群臣已做好始皇帝直接實行郡縣制的準備。 這時候,始皇帝頂著食言而肥,威嚴受損,還愿意和群臣分土,這讓群臣怎么不感動。 而且在這之前,秦爵位不可以世襲。 徹侯之子在徹侯活著的時候有點地位,徹侯死了就是平民。 不可否認,徹侯之子想要軍功,比一般平民要輕松許多,會有人照應。 但大體上,或者說至少在明面上,仍舊需要按照軍功爵制度,一點點拼殺出來。 現在爵位可以降等世襲了,這就是天大好處。 群臣對始皇帝擁護,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 雖然群臣清楚。 一旦分封,爵位不世襲這條秦律,大概是要改——誰愿意把自己的土地拿出來奉獻呢? 但面對始皇帝,這位至高無上,一統天下的神明。 群臣心里還真不保準。 始皇帝能打下六國,就能再把他們都打一遍。 如果世襲這條不改,就算接受分封,按秦律,分封之人死后,封地就應回歸秦君手中。 與其提心吊膽得被永久分封,還不如這種加以限制,閹割地分封。 雖說封地死后一分為三,但從另一方面想。 老大老二死了,還有老三能延續后代,不至于絕后,這不也挺好的? 后世書面上管這個叫風險分擔,中國古話就是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里。 三國時候的諸葛家就這么做的,魏,蜀,吳三家一起下注。 不要信諸葛亮說什么“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這種話,這是諸葛武侯自謙之詞。 哪個農民種地帶書童的? 哪個農民有那么大財力能看那么多書? 哪個農民能認識司馬徽,徐庶,還能被二人強力推薦給劉備? 玄鳥殿大宴進入高潮。 嬴成蟜觀望著這君臣相合,其樂融融的景象,心中大定。 穩了穩了。 王綰,馮去疾,王翦,王賁,尉繚,姚賈這幫猛人都在,都對皇兄忠心耿耿。 這波飛龍騎臉怎么輸啊? 我就不信大秦還能二世而亡。 “諸公倒是沉得住氣,除了成蟜,竟無一人與朕言說分土。既然如此,那此事便由朕來提。” 始皇帝雙腿并攏,正坐在高位上,面色突然嚴肅起來。 群臣表情卻不是往常的小心謹慎,而是驚喜交加。 因為他們知道。 始皇帝這次嚴肅,不是為了施加君威,而是為了施加君恩,是要與他們分土。 趙高,蓋聶。 一人持有一卷竹簡。 一個面色恭敬,一個面無表情。 將竹簡放在了始皇帝面前桌案。 群臣目光隨著兩個竹簡而動。 如果他們所料不錯,那里面,就應該是他們的土! 當~ 始皇帝將秦王劍放在桌案上。 群臣肅面,皆正坐挺胸。 始皇帝翻開一卷竹簡。 群臣心撲通撲通亂跳。 “武城侯王翦,已有封地武城,今再封……” “陛下且慢,臣有話說。” 這一聲言語。 打破了君臣和諧的氛圍。 打斷了始皇帝嬴政的言語。 打起了武城侯王翦的殺心。 群臣怒而側目。 陛下正在分土,有什么話不能分完后再說? 目光聚焦一人。 其人乃儒家門生,官職仆射。 姓淳于,名越。 始皇帝宣讀聲音驟停,笑意盈盈地抬起頭,似乎心情一點沒受影響似的。 “有什么話,你說。” …… 【ps:還有點輕微頭痛,燒已退了,就是鼻塞,喉嚨發炎不舒服,寫完這章本想休息睡覺,但想了想,斷在這里,好像有點過份了,作者君又爬起來繼續碼字,爭取12點前,把下一章肝出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