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楚王明明不在京城,也明明不在朝中,但是他的存在感極強,并且徹底讓朝中的局勢變成三足鼎立。當然,現在楚王的勢力還不夠鼎。 支持擁護楚王的人,暫時沒法跟太子和代王相比。 太子和代王都知道楚王是皇帝用來制衡他們的棋子,他們并不是十分在意,但是又不得不防楚王。 這兩三年,太子和代王不知道派了多少人前去梁州。還有,他們的人不知道給楚王上了多少次眼藥。 楚王雖然沒興趣參與太子和代王之間的事情,但是并不代表他是個軟柿子,任由他們拿捏。對于太子他們派去梁州的人,楚王都是毫不客氣驅逐。不過,也留了一些人。 對于太子和代王在朝中搞他的事情,楚王懶得理睬,他一門心思地想管好梁州,讓梁州百姓都能吃吃得飽飯,穿得暖和,還能讓讀書人能讀上書。 鄭讓的才能雖不如他的父親,但是跟其他人相比卻也是非常優秀的。他去了梁州后,楚王讓他大展拳腳,他終于發揮出他的才能。因此,鄭讓非常感謝皇帝派他去梁州。 他去了梁州,曾寫信給鄭誠,邀請他二弟前往梁州,因為梁州需要墨家人才,不過被鄭誠拒絕了。 鄭誠早就認趙曜為主公。他一開始并沒有認趙曜為主公,畢竟他來京城的目的就是學習各種機關術和制造術。但是,自當他見了趙曜造出曲轅犁,就徹底被趙曜的才華折服,然后厚著臉皮認趙曜為主公。 鄭謙對于鄭誠認趙曜為主公一事很高興,覺得他二哥跟他一樣有眼光。他以前一直嫌棄他二哥笨,但是自從他二哥認了趙曜為主公后,他覺得他二哥變聰明了不少。 鄭讓見兩個弟弟都認了趙曜為主公,心里并沒有什么不滿,也不為他們感到可惜,相反他為他們感到高興,并且鼓勵他們好好跟隨趙曜。他之所以不反對兩個弟弟認趙曜為主公,一是他這個做大哥沒有資格干涉或者插手兩個弟弟的選擇。二是十殿下跟楚王殿下是好兄弟,楚王殿下很在意重視十殿下這個弟弟。 話說回來,趙曜今晚來鄭府是找鄭謙談話的。 鄭謙已經在太學讀了幾年書。他之前向趙曜表示,在太學,他已經學不到任何東西了。他想先去嶺南。 這幾年,鄭謙在做了不少事情。他在京城的文人學子圈里非常有名。 他沒有去挑戰其他書院的學子,但是被其他書院的學子挑戰了。然后,沒有任何意外的他贏了所有人。 直到現在,京城所有書院的學子還經常向鄭謙挑戰。他們和鄭謙比試很多東西,除了讀書,還有君子六藝,又或者其他的東西。不管比什么,他們都輸給了鄭謙。 鄭謙在京城非常有才名,同時他的怪脾氣也非常出名。 他身為鄭太尉的小兒子,又如此有才華,太子和代王,還有三皇子他們自然想籠絡他,可惜都被他拒絕了。 鄭謙直接放話出去,他絕不會效忠比他笨的人。他這話說的非常狂妄,但是卻又是事實,因為整個京城的文人學子們沒有一個比他聰明。 太子和代王他們見鄭謙沒有跟他大哥一樣跑去效忠楚王,也沒有效命其他皇子,他們心里便放心了,也沒有再籠絡他。 鄭謙因此才落得個清凈。 見趙曜來了,鄭誠和鄭謙忙招待他。 他們不像鄭讓會做飯,或者做點心,但是好在他們家的廚子會做趙曜愛吃的東西。 趙曜邊用晚膳,邊和鄭謙他們聊天,聊的都是一些平常小事,并不是什么大事。 等用完晚膳,趙曜才跟鄭謙聊正事。 “你不打算入朝為官?”以鄭謙的才能,李仆射早就向朝廷推薦他。 “主公,我不打算在京城做官。”鄭謙說著,面上露出一抹嫌棄的神色,“在京城當官沒意思。” 趙曜被鄭謙這句話逗樂了,揶揄他道:“那你當我的官就有意思呢?” 鄭謙用力地點頭說:“有意思,非常有意思。” 趙曜早就猜到鄭謙會這么說,但是還是覺得好笑。 “都是當官,有什么不一樣。” 鄭謙一臉認真地說道:“非常不一樣。” 趙曜饒有興味地問道:“你跟我說說有什么不一樣?” “在京城當官是為皇上效命,而不是主公,我只效忠主公。”鄭謙神色嚴肅地說道,“我只為主公出謀劃策,其他人不配!”很明顯,其他人中也包括皇帝。 聽到鄭謙這么說,趙曜心里又震驚又感動又很無奈。 “鄭謙,你有沒有想過你給我當官也好,給朝廷當官也罷,最終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我只想效忠主公,不管什么目的,只要主公讓我去做,那我就去做。” 趙曜聽了他這番話,在心里深深無奈地嘆了口氣。鄭謙跟別人不一樣,別人當官無非就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權勢和榮華富貴,第二個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為朝廷效力,造福百姓。但是,鄭謙卻沒有這兩個目的。 對鄭謙來說,權勢和榮華富貴沒有任何吸引力。至于實現自己的抱負,他更沒有興趣。準確來說,他沒有志向。 他從小就聰明,想要什么能輕輕松松得到,這就讓他沒有什么目標。至于造福百姓,他壓根兒沒想過,百姓過得好不好,跟他有什么關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