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是拒絕了。” “你可是第一個拒絕做他學生的人。”鄭溪林打趣趙曜道,“這世上的讀書人不擇手段地想做他的學生,你倒好,卻嫌棄他太有名,拒做他的學生。” “我不是讀書的料,再說我也不想出名,所以只能婉拒孟老的好意。”趙曜不后悔拒絕做孟老先生的學生一事。再給他一次機會,他還是不會答應(yīng)。“我覺得孟老先生還是應(yīng)該收一個弟子,讓弟子繼承他的衣缽,把他的學識發(fā)揚光大。” “他去年出山講學,就是想把他所學所得與大家分享,聽學的學子也算是繼承了他的衣缽。”鄭溪林感慨道,“他這一生讀書,研究學識,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榮華富貴,而是為了能造福蒼生,可惜他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失敗者,沒有幫到百姓。” 趙曜聽了,一臉驚愕道:“他老人家怎么會這么想?” “他覺得你才是真正造福百姓的人,你做的那些東西,改變了百姓的生活,所以他非常喜歡你,也非常敬佩你。”鄭溪林想到孟老先生對趙曜做的東西稱贊不停地表情,忍不住失笑,“他見你不受皇上的疼愛,所以才想收你做學生,用他這個大儒的虛名支持你。” “孟老也太妄自菲薄了吧。”趙曜覺得孟老先生對自己有很大的誤解。“我做出來的東西是能改變百姓的生活,但是他老人家的學識不僅會改變百姓的生活,還能改變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可比我做的東西厲害多了。” 對于“社會文明的發(fā)展”這種新奇的話語,鄭溪林這些年早就聽習慣了。他跟賀蓮芳一樣早就麻木地習慣了趙曜時不時說出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古怪,但是卻又非常貼切的詞語和話語。 “等他醒了,你好好地跟他說說社會文明的發(fā)展。” 趙曜認真地點點頭說:“我一定好好地跟他老人家說。” 鄭溪林雙手捧著茶盞暖手,目光和藹地看著坐在他對面的趙曜:“等天晴了,你帶著你的四個好兄弟下山去轉(zhuǎn)轉(zhuǎn)。” “這不太好吧。” “他老人家還活著,有什么不好。”鄭溪林說著,看了一眼窗外,“你難得來江南,得多出去走走看看,了解江南百姓的生活。” 既然鄭溪林這么說,趙曜也不推辭了。 “行,等天晴了,我就出去看看。” 鄭溪林放下手中的茶盞,慈善的神色瞬間變得嚴肅:“來,我們說說江南的漕運和鹽。” “這兩件事情是我該知道的嗎?”趙曜心想江南的漕運和鹽跟他有什么關(guān)系。 “你身為大周的皇子,難道不該關(guān)心關(guān)心百姓嗎?”鄭溪林自然知道趙曜的小心思,“你日后去了嶺南也會面對這兩件事情,說不定在嶺南,這兩件事情會更復雜。” 聽鄭溪林這么說,趙曜便想到嶺南錯綜復雜的局勢。據(jù)調(diào)查,嶺南最賺錢的行當都被各個部落的土司掌握著。等他日后去了嶺南,得把這兩個東西收回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