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谷雨后,三年一次的會試開考。 雖然皇帝沒有給趙曜安排跟會試有關(guān)的差事,但是他天天跟著楚王去貢院監(jiān)考。不過,他這個監(jiān)考非常懶,每天去貢院逛一小會兒就離開了。 會試的第三天,趙曜跟著楚王去貢院走了一圈,裝模作樣地監(jiān)考了一會兒就走了。出了貢院,轉(zhuǎn)身就跑去找賀蓮芳。 趙曜這個十皇子整日無所事事,每天上完早朝后,就四處閑逛。他每天都會來賀蓮芳這里坐坐,跟賀蓮芳聊聊天。 賀蓮芳宅子的管家見趙曜來了,忙端出方才煮好的粽子,是趙曜愛吃的肉粽子。雖然離端陽節(jié)還有一段時日,但是不少人家已經(jīng)提前開始吃粽子了。 趙曜邊吃著粽子,邊吐槽今年的會試。 “嶺南依舊沒有一個學(xué)子來參加會試。” “據(jù)我所知,嶺南那邊至今為止連一個舉人都沒有。”別說舉人,就是秀才,嶺南那邊也寥寥無幾。從這點(diǎn)就能看出來,嶺南那邊的讀書情況非常糟糕。舉人都沒有,怎么可能有人來京城參加會試。 “前朝那些流放犯是不是該解除他們的罪籍?再說,有不少人是被冤枉的,就比如說林家,我覺得林家人要是參加科舉考試,肯定能考中幾個。”嶺南那邊考中秀才的學(xué)子少,一方面是因?yàn)閹X南那邊的教育不行,另一方面是讀書人不多。 嶺南那邊讀書人少,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嶺南那邊的百姓比較窮,讀不起書。第二個原因,就是有些讀書人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這些沒法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基本上都是罪犯的后代。按照大周律法,他們世世代代都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 “你去跟你父皇說,跟我說有什么用。” 趙曜倒是想跟皇帝說這件事情,但是這件事情操作起來很麻煩,朝中大臣肯定反對。 “父皇懶得管。” “你既然知道,那還說什么。” “等我去了嶺南,我就自己搞科舉考試,不設(shè)身份限制,只要是讀書人都能參加科舉考試。” 賀蓮芳點(diǎn)點(diǎn)頭,贊成道:“也行。” “不過,話說回來,嶺南那邊的讀書情況真是不行啊。”趙曜唏噓道,“估計(jì)八、九層的人都是文盲。” “很正常,畢竟是蠻荒之地。”賀蓮芳又道,“那邊有不少其他民族的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甚至有自己的文字,不屑學(xué)習(xí)中原的文字。” “對哦,有很多少數(shù)民族。”趙曜有些頭疼地說道,“這些本地的少數(shù)民族的人大多數(shù)不會說大周的官話,也聽不懂大周的官話,更別說看懂大周的文字。完了,等我去了嶺南,還要普及大周的官話,讓他們學(xué)習(xí)官話。” “嶺南那邊少數(shù)民族的話與官話相差甚遠(yuǎn)。” 趙曜問道:“嶺南有多少少數(shù)民族啊?” “有十幾個吧。” “我這還沒有去,就覺得任道重遠(yuǎn)。”趙曜越想越頭疼,懶得再說這件事情,轉(zhuǎn)移話題聊起橡膠樹,“從暹羅和呂宋那邊移植回來的橡膠樹怎么樣了,種活了嗎?“ “大部分都種活了。” “那就好,讓他們繼續(xù)移植,爭取早日在嶺南種出一個橡膠樹園。”有了橡膠樹,就能做橡膠。只要做出橡膠,就能做出更多的東西。“從呂宋那邊移植回來的果樹呢,存活率高不高?” “大部分都死了,只有小部分活了下來,但是結(jié)果的情況不太好。” “等它們徹底適應(yīng)了嶺南的土地和氣候,就能結(jié)很多的果子。”趙曜又問道,“那些香料樹呢?” 賀蓮芳搖了搖頭說:“跟果樹的情況差不多。” “等我去了,得劃出一片山或者一片地,專門用來做香料樹園。”前些年,他讓二叔派人去安南那些國家弄香料,香料在大周和西域不少國家都賣的非常好。大周的世家、文人和有錢人都喜歡香料。只是以前,他們能用到的香料不多。如今從安南那些國家運(yùn)回來的香料有一百多種,足夠讓這些人用。 這幾年,大周用香的人越來越多,漸漸地香料變成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要說玩香玩的花,那還得是世家。 世家們學(xué)茶商弄出斗香這個比賽。一開始,斗香只在世家和官宦之間流行,后來慢慢演變成全民斗香。當(dāng)然,達(dá)官貴人之間的斗香跟平民老百姓之間的斗香還是不同的。 現(xiàn)在,玩香和制香已經(jīng)成為貴族必不可少的技藝。世家女子或者官宦女子都要學(xué)制香,如果能制得好香,會非常受歡迎,也會非常好嫁人。 除了女子,男子們會制香也非常受追捧。某個紈绔子弟不學(xué)無術(shù),但是卻非常擅長制香,這讓他深受歡迎,不少達(dá)官貴人邀請他去家里做客,為他們制香。不僅如此,京城里不少出身不錯的女子都愿意嫁給他。 朝中大臣們也很喜歡制香,平日里跟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邊喝酒,邊制香。 如果不是皇帝不太喜歡香料,大臣們還不知道把香料玩成什么樣。 剛開始的時候,朝中大臣各個都往身上用不少香料,那真叫個香氣熏天。皇帝被大臣們身上的香味嗆得直打噴嚏,氣的皇帝把大臣們大罵了一頓。自那以后,大臣們上朝不敢再用香料腌制自己。但是,大臣們平日里還是用香,只不過用的比較淡。 現(xiàn)如今,用香已經(jīng)徹底融入大周百姓的生活。平日里燃香,佩戴香囊,用香料熏染衣物或者被褥,用香料涂抹在臉上或者身上,更有甚者把香料含在嘴里。 是趙曜把外邦的香料引進(jìn)大周的,只是他自己也沒想到大周人竟然這么癡迷香料,迷倒變態(tài)的地步。 不過,大周人癡迷香料一事,對他來說是一件好事。這幾年,靠賣香料,趙曜就賺了不少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