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些當然不夠,我只是舉出一些例子來。仁治天下的仁,要體現在很多方面。」趙曜一臉認真地說道,「要對文武百官們【仁】,這樣他們才會積極納諫。對文人學子們【仁】,這樣會有讓大周的文化繁榮,讓更多人的愿意讀書,愿意參加科舉考試當官。對百姓們【仁】,這樣會讓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鄭謙靜靜地聽完趙曜說完他理解的「仁治」,「主公,你覺得只是靠仁治天下,夠嗎?」他又反問道,「你認為皇上只是一味的靠仁治天下嗎?皇上對那些世家為什么不用【仁】治他們?」 趙曜聽后,沉默了下,須臾后才說道:「只是一味靠【仁】治天下是不夠的。」 鄭謙又問道:「主公,你覺得皇上除了仁治天下,還靠什么治天下?」 趙曜道:「法治天下。」 「主公,如今皇上不止是采用儒家的【仁】治天下,還采用法家的【法】治天下。」 趙曜點點頭贊同鄭謙這個說法,「是這樣沒錯,但是這跟四哥有什么關系?」 「主公,你一向對儒家那套仁義道德嗤之以鼻,但是楚王跟你卻不同。」 趙曜面露疑惑地問道:「哪里不同?」 「楚王深受李家影響,把儒家那一套奉為圭臬。」鄭謙也同樣看不上儒家那一套,但是他并沒有把法家那一套封為圭臬。「主公,這就是楚王跟你最大的不同。」 聽到這里,趙曜終于明白鄭謙的意思,但是就因為這點,父皇和鄭太尉就看不上四哥,是不是太草率了點? 「儒家那一套并不是一無是處,如今皇上的政策大多數都是采用儒家的仁,所以百姓們才能安居樂業,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過。」 「既如此,為何不能讓四哥繼續施行儒家的仁治?」 「主公,天下初定,滿目瘡痍,民不聊生,自然要實行仁治天下,但是如今大周已不是剛建立時的模樣,不能再一味實行仁政。」鄭謙又說道,「再者,世家門閥并沒有徹底鏟除,他們依舊對江山和百姓造成威脅。楚王有仁義,但是未必有狠毒之心。」 「狠毒之心?」 「主公,皇上當年鏟除揚州那些世家,手段狠不狠毒?」 「在我看來并不狠毒。」趙曜覺得揚州那些世家罪有應得。 「可是,在很多人看來,包括在朝中不少大臣的眼中,皇上的手段未免太過狠毒。」鄭謙看向趙曜問道,「主公,如果換做是你,你會跟皇上一樣做嗎?」 趙曜毫不猶豫地答道:「當然。」 「如果有大臣再三向你求情,讓你網開一面,還跟你說了鏟除揚 州世家會讓天下世家寒心、懼怕,你會網開一面,不斬草除根嗎?」 「當然不會。」像揚州那些世家必須趕盡殺絕,不然他們會死灰復燃,到時他們又敢做出危害江山和百姓的事情來。再者,父皇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震懾天下所有世家門閥,讓他們老實點。 「那你覺得楚王會狠下心來斬草除根嗎?」 這個問題問住趙曜。他知道以四哥的脾性,肯定是不會放過揚州那些世家里的成年男人,但是女子和孩子們一定會放過。如果大臣們再三求情,四哥很有可能會真的網開一面,給他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主公,楚王殿下不會狠下心斬草除根。」鄭謙說得非常篤定,「當年楚王殿下奉命去蜀地剿滅反賊,楚王并沒有對反賊趕盡殺絕,甚至還為一些反賊求情,懇請皇上不要全部斬殺。」 「那是四哥覺得韓家人并不是全都無惡不赦,還有韓家人在蜀地扎地生根多年,留下一些韓家人繼續掌管蜀地,能穩定 蜀地。」趙曜為楚王辯解道,「再者,父皇也沒有斬殺完韓家人的打算。四哥是明白父皇的用心,這才幫韓家人求情。你不能拿這件事情來批判四哥,四哥在這件事情上并沒有做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