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教編織的是一個腿腳不方便,已經(jīng)七十多歲的老者,因為無子,把家產(chǎn)都給了侄子,侄子再得到家產(chǎn)后又不贍養(yǎng)他,還變賣家產(chǎn)跑了,無處可去便被村里人送到了收容中心來。 他有編織的好手藝,大到?jīng)鱿澈t,小到螞蚱蝴蝶都能編,他也是靠著賣編織的東西才攢下了些家業(yè)。 本想把這手藝傳給侄子,但是侄子坐不住也沒那個耐心,嫌棄做這些東西太費時間,不愿意學(xué)。 老者來到了收容中心后,受到了妥帖的照顧,閑來無事就給孩子們編些小玩意兒玩兒。 見收容中心還教來求助的人一技之長,覺得自己這個編織的手藝若是學(xué)到了,也能來掙錢,便向于管事提出了自己也可以教人編織的想法。 于管事見過老者編的精美籃子和帽子,覺得再開一個教編織的班也不錯,于是便找了一間大一些房間,讓老者教人編織。 去學(xué)的女子和孩童還都不少呢。 學(xué)刺繡的人是最多的,尋常人家的女子大多都會一些簡單的女紅,會做衣裳納鞋底,繡一些粗淺的繡花。 沒有繡工好的師父手把手的教,是學(xué)不到那高深精巧的繡工的。 而掌握了這些高深精巧繡工,能把一個花樣繡得精美栩栩如生的,便是一方帕子都能賣出幾百文的高價。 她們以前是沒機會學(xué),如今進了收容中心有了機會,自然是不能錯過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