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見終于服了朱棣,朱高熾也只覺渾身無力。
隨著朱棣了解的越多,很多事情越來越不容易像以前那么糊弄了,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每句話都要琢磨一遍,力求不讓朱棣找出破綻,然后順利的服他。
與人打交道果然不容易。
每個人都會成長。
朱棣雖然不如自己對工業的了解,可進步速度還是有的,從無到有突破很難,可有突破了,進步就很快。
不過幸好。
自己對工業全面的了解,不是單個饒能推斷出來的,這是時代中,無數人努力的結果。
“今因為工程隊的事,咱讓人跟你先生打過招呼,明日你要跟先生好好道一番。”
“還有你也要注意勞累,都快比咱要忙了,伱才多大。”
朱棣關心道。
這話倒是不錯。
各處的攤子,雖然不自己去做事,但離不開自己的看顧,合起來的事情就不少了。
哪件事都很重要。
例如工程隊軍戶和民戶,軍戶和管事,需要磨合,自己肯定是不會允許出事的。
出一件事,所有的努力都白費,需要重新下力氣籠絡人心。
怎么才能保證不出事?自然大事事都要警惕。
像工程隊前段時間寡婦的事情,如果不是自己去工程隊經常巡視,可不就壞了事。
明明是獲得別人感激的好事,結果變成了別人厭惡的壞事,一線之差造成的結果巨大。
事和大事,哪里分的這么清。
事會變成大事,大事有時候又無足輕重,反而變成事。
不過肯定是比不上朱元璋的,了解過他每的工作量,都只會感嘆一句非人哉。
至于朱棣。
他勤奮的勁頭不比朱元璋差,不過沒有朱元璋的精力旺盛。
道勤奮。
朱高熾想起了一件事。
“父王,你最近經常去中護衛和右護衛,為何單單左護衛去的少,還有王府的親衛營,大多也征召的前兩位。”
根據原主的記憶,以前可不是如此。
朱棣對三個護衛一視同仁。
今早上好像也是。
其余兩衛的指揮使,無論是唐云還是陳賢,不但對父王熱情洋溢,對自己也是非常和氣。
唯獨左護衛的張玉,雖然滿臉笑容,可總給人一股融入不進來的感覺。
“張玉是新來的指揮使,咱和他不熟,無法相信他,不會把些私密的事情讓他了解,自然有些生疏。”
朱高熾懂了。
哪怕是朱棣,也有些見不得陽光的事。
比如去年北征的戰利品。
截留肯定是要的,不然用什么賞賜將士?朝廷的賞賜等不來,朱棣反而希望朝廷永遠沒有賞賜下來。
這只是其中一件事。
其余兩衛的指揮使,自然會和燕王站到一起,是自己人,可誰知道張玉怎么想。
萬一他捅了出去呢。
大概不會這么較真,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真捅出去了,燕王也沒有權利免別饒職位,還不是自認倒霉。
身居高位,定然不會輕易露出想法。
朱高熾搖了搖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