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也是好事,會上要成立蜂窩煤商會,可是有要求,我們工人數(shù)不夠。” “有哪些章程,你還記得嗎?給我聽聽。” 后生連忙一五一十的完。 “可惜了。” “你們應該加入。” 年輕人一臉的惋惜。 “爹,五哥的話,你聽見了?” 老漢一言不發(fā)。 “算了,二大爺?shù)男愿瘢@樣也挺好。”年輕人笑道。 后生臉色一垮,他還指望堂兄幫忙勸勸父親。 年輕人眼神往老漢處瞅了瞅。 意思很明確,二大爺固執(zhí)起來,那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的。 而且二大爺認死理,的確不是做生意的料。 蜂窩煤沒什么技術,也不要多少本錢,純靠力氣和吃苦不怕臟,正好適合二大爺一家。 大爺家田地足夠,一家子種地為生。 二大爺家和自己家沒分到幾畝田,不過自己父親出來闖蕩的早,有份活計糊口,二大爺家卻貧苦的很。 當?shù)V上的東家不想繼續(xù)做蜂窩煤的生意,自己厚著臉皮找到東家,幫二大爺一家拿下了。 也就是學下如何制作蜂窩煤,二大爺自己在家里做,東家也就沒要錢,東家在乎的是有人接替。 當然,煤礦肯定是從東家那里買。 不過二大爺不擴張規(guī)模,只靠一家三口,拼了死命,一個月也就兩三萬斤的需求,煤塊價不到十兩銀子。 一年大概是一百兩出頭。 以蜂窩煤的利潤來算,二大爺一家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三十兩上下,再除去一些零碎雜項,應該在二十七兩左右。 看到堂弟一家的作風,年輕人不禁內心嘀咕,堂弟倒是心思活泛些,可家里是二大爺做主,那就沒有辦法了。 后生也郁悶了一陣,很快又拉著堂兄問東問西。 堂兄雖然只比自己大幾歲,但見過世面。 “五哥,你去那里做什么?” “礦上的事情,幫東家去談鐵道運煤的買賣,我們東家想要把礦上的鐵道修出來,與外面的鐵道連到一起。” “你乘坐過那鐵上跑的馬車嗎?有什么感覺?”后生好奇的問道。 他家兩里外就是鐵道。 看見過幾回四輪馬車跑的又快又穩(wěn),叮當叮當直響,節(jié)奏的聲音還很好聽。 “坐過兩回,的確很新奇,估摸以后這玩意的用處越來越大,使用的人也越來越多。” “為什么?” “這其中的道多了去,不是三言兩語的完的,回頭再跟你細講。” “我先回礦上去了,好跟東家交差。” “這就走?” “下回有時間再過來。” “他五哥,怎么飯都不吃就走呢。”婦人追了出來。 …… 蜂窩煤商會館正式成立。 行業(yè)規(guī)模,結構松散,參與的只有八家,因此中華重工騰出了一間房子,提供給會館使用。 商會會館的館主,一事不凡二主,外柜掌柜高珍提議,朱高熾同意,由外柜管事王仁擔任。 副館主為蜂窩煤作坊主郭松。 有人還不好意思,覺得題大作,傳出去讓外面的人笑話,可不是,八家蜂窩煤作坊主,一年也才多少銀子的利潤。 還敢成立個商會,提起來都不好意思。 郭松卻不這么想。 他認為大有可為,只要去掉身上的阻礙,這個行業(yè)利潤雖薄,但是市場巨大。 走量也可以取勝。 現(xiàn)在自己一年雖然才掙幾百兩銀子,可是當規(guī)模擴大到十倍,百倍后,那就是一年數(shù)萬兩銀子的利潤。 一年如果能掙個數(shù)萬兩銀子,放在北平城的臺面上,那也是夠看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