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朱高熾對王仁的印象不錯。 上回的關于以錢代役的章程,以及路上高珍起,關于工廠借本給蜂窩煤作坊主的想法,在朱高熾看來,都是一些很聰明的思路。 王仁手里緊緊的攥著帶來的章程,眼皮動了又動,只覺得身上有層束縛。 自己要不要表現的主動些。 會不會惹的王爺不滿。 掌柜的怎么還不話,等著自己開口嗎? “王爺,這是我寫好的章程。”王仁突然起身走向前,把把手里的本子捧過去。 突兀的動靜,不光嚇了高珍一跳,連門口的年輕文書都往前走了幾步。 回過神來的高珍,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 “呵呵。”朱高熾笑了一聲,伸手接過王仁手里的冊子,王仁不知所措的楞在原地。 不知道是走回去坐下,還是繼續站在原地。 冊子里寫的很詳細。 有加入商會的八家蜂窩煤作坊,每個月的產量,工人人數,運作模式,大致的利潤等等。 以及往其余州府開設新的蜂窩煤作坊,其中點出而多的生產方法。 換句話,就是分散建立作坊。 在每個州府都開設蜂窩煤作坊,大的州府,根據地理位置,開設多多家,每個縣城開設一家。 全北平近兩百州縣,預計要開設到五百家蜂窩煤作坊,才能把商道完整的鋪設開。 北平兩百六二十萬人,以五口一戶算,為五十余萬戶。 根據后世的統計,南宋的城市人口,高達百分之二十二,在明朝為百分之十。 五萬余戶的城市人口,是蜂窩煤的用戶主力,除去城市中不適用的群體,加上下級市場的補充,年銷售額預計達到六萬到八萬兩銀子。 圍繞這個新心蜂窩煤產業鏈,形成的作業人員的規模,會突破兩千人。 一百斤煤塊市場價三分錢,商會從煤礦統購,可以降到兩分錢,蜂窩煤一半用煤塊,一半用黏土,黏土成本低。 除去人工開支,運輸成本,蜂窩煤的凈利潤將會達到四成。 按照這個章程的計劃,如果完成后,比當前蜂窩煤的市場總量,增加了三倍。 朱高熾看完后,臉上露出笑容。 “你忽略了部分的市場。” 高珍和王仁露出疑問的眼神。 “工人也是城市群體。” 朱高熾笑道。 中華重工有幾千名工人,等于幾千戶家庭,加上蜂窩煤的工人,以及礦上的群體。 這就是工業的魅力。 創造消費群體。 農村的消費力雖然不如城市,但是當物美價廉后,也會產生不少的消費力。 農村一樣會用火柴,煤油燈,化肥等等工業品。 “我朝的北平,當下底子薄,如果城市人口如宋朝,達到百分之二十,那么蜂窩煤的市場年產值,至少能達到近二十萬兩,再加上廣闊的農村市場,有望突破三十萬兩。” “這個目標并不是難事,咱估計五年內就能突破。”朱高熾自信的道。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城市人口達到了了百分之六十二點八。 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 正好符合朱高熾舉出的十人案例。 社會十個人,留下三個人種地,七個人投入到其余行業。 怎么縮短這個時間呢? 社會分配。 自己的身份,正好有這個資格分配社會資源。 所以五年內,讓北平的城市人口突破百分之二十,甚至達到百分之三十,朱高熾認為并不是難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