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臺面上。 整塊紅通通的鐵片,在巨大的鐵錘下,一片片的被敲擊,比傳統的人力提高了十倍百倍。 “有密云鐵礦不可計數的廉價礦石,加上新技術,比以往的鐵礦成本,降低了至少三倍。” “冶鐵廠有了這些新技術,加上流水線作業,成本又降低了至少一倍,產量則提高了數倍不止。” “市面上鐵每斤一錢六分,我們的成本每斤兩分不到,定的售價為一錢。” “到了明年,鐵廠的售價還會繼續降低。” 全北平民鐵產量是五百余萬斤,如果壟斷了這個市場,哪怕每斤才一錢,那也是五十余萬兩銀子的利潤。 “難怪小王爺修的起全北平的鐵道。” 周世豐笑道,“多虧了你們鐵廠啊,每斤鐵的成本兩分錢不到,如果是傳統的成本價格,光鐵道的鐵軌價格,小王爺就要多數倍。” 萬三一臉的得意,絲毫沒有謙虛的想法。 “下個車間就是專門生產鐵軌的鍛造車間,我領諸位過去看看。”鍛造車間有十幾個。 每個鍛造車間的錘鐵機器都不同。 生產鐵軌的車間,用的是生鐵,采用的倒入模具澆灌,屬于鑄造工藝。 長條的凹槽胚胎模具,里面采用的是7形。 去年的鐵軌,本來也用的是凹型,輪子卡在凹槽行駛,但是經過半年的使用,發現了很多弊端。 鐵軌的凹槽太容易落入石頭等,導致輪子容易被卡住。 經過研究后,采用了7形鐵軌,四輪馬車的鐵輪子,也改成了外7形,解決了這個問題。 周世豐等人在車間成型的鐵軌前,伸手碰觸了下,傳來冰冷厚重的感覺。 下一個車間就是鍛造車輪的車間。 鍛造車輪的車間,屬于雜項車間,不知是鍛造車輪,還有其余的各種小部件。 包括曲柄,飛輪,鐵桿等。 這些部件,包括車輪,全部采用的是九煉鐵,也就是后世俗稱的鋼鐵,用的是鍛造工藝。 在燒制工藝中,加入草灰等各種雜料來脫碳。 在古代炒鐵幾乎是從生鐵得到熟鐵的唯一方法。 而《火攻挈要》與《神器譜》中所述使用生鐵制熟鐵的方法與傳統炒鐵工藝不太一樣,其煉制熟鐵的方法是不經炒煉的生鐵脫碳制鋼工藝。 之所以不經過炒煉,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得到較純的熟鐵,用這樣的熟鐵鍛造的火器,發射時才不會爆裂,這是明朝出現的一種工藝。 天工開物也有記載這種工藝。 而十八世紀末,英國發明的攪煉法,并成為后世主流的煉鋼方法,也是這種工藝理論。 下個車間,是管道車間。 這里的鍛鐵機器,懸掛的不再是圓形的大鐵塊,而是一塊長條的鐵塊。 “以前是將鐵分作八塊,打如瓦樣,長一尺四寸,闊一尺一寸,中厚邊薄,一塊就需要工匠們打造一天。” 萬三指著機器下的大鐵片。 眾人好奇的望過去。 “整塊的鐵,由工人們用鐵鉗夾住,從里到外,由機器把邊緣逐漸打薄,節省了十倍的時間和人力。” “嘭。” 一錘就讓整塊鐵片的邊緣,肉眼看見的凹下去,如此反復,就得到需要的鍛打好的鐵片。 “這些鐵片經過雙層復合式的鍛打方式,最后用兩塊鐵板制成一節。” 萬三一臉的感嘆,向人們介紹道:“就這根管子,以前需要多少工匠鍛打才能得到。” “而且每個工匠的手藝不同,得到的管子也略有區別,如今是一塊完整的鐵片鍛打,鍛打的次數也是固定。” “工匠們只需要在這塊鐵板的豎向邊緣薄處用力,便于這兩個邊緣鍛打結合,把鐵板的橫向兩頭的邊緣薄略微鍛打,就能串聯兩塊瓦狀鐵管。” 周世豐盯著這些鐵管,用力的記下來。 作為中華重工的一把手,他知道的信息比旁人更多,這些鐵管,可以用來制作成火銃。 不過小王爺不允許鐵廠提出這種想法,避免引起外人的猜忌,不過該研究的技術還是要研究。 只要哪天一聲令下,這些鐵管就能變成海量的火器。 據他之知,小王爺和小九對于火器的研制,也有過討論,一種更輕型,威力更大,射擊更方便的火器,有了些思路。 周世豐把需要記住的東西,都記在了腦海里。 中戶重工的大掌柜來到了密云。 雖然是白身,可管著上萬人,這就不可小覷了,而且背后還有燕王府。 周世豐做東,特意設了宴席,請了密云的幾位官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