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棣雕欄相望,可以看到整個燕王府,在石臺走到樓角,身后跟著葛誠,金忠,還有一名太監。
在樓角往東北方向,可以看到世子府建筑群的屋檐。
“最近王府出手比較多,郭英此人不算出格,敲打一番,如果識趣的話,可以留住他。”
金忠很平靜。
葛誠在金忠的左邊,從閣樓出來后,一直沒有話說,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對身側這位新人,葛誠內心復雜。
短短一年的時光,從看門的侍衛到長史府右長史,竄起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雖然知道燕王提拔人才不問出身,唯才是舉,但葛誠這個人的發跡,令很多人驚呆了。
“的確如此。”朱棣認同金忠的提議。
北平幾個月來人心混亂,王府獲得了大利,的確要適可而止,他本來還擔心金忠。
金忠,姚廣孝,長子三個人有些激進。
藍玉大案發配遼東之提議,是王府最大的一次冒險,還有趁機提拔親信。
孫巖,丘福等人的外放,此舉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滿。
再大的案子,可一不可二,終歸要平息。
“最近二哥三哥的動作都平息了下來,王府接下來也要平息。”朱棣駐足,收回了遠望的視線。
“最大的收獲,是晉王府,朝廷有些人,接下來應該會出手打壓晉王,然后才會輪到秦王,最后是我們。”
金忠自信的說道。
晉王本來威信不強,趁著這個機會,一下子掌控了山西全境的兵權,反而比燕王要顯眼。
因為燕王的威信高,在北平本身就有根基,做的一些事情,本來是惹眼的。
但是有了隔壁晉王的襯托,又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至于秦王。
無論如何,太子死了,他就是最年長的藩王,從名器上來看,才是對皇太孫威脅最大的人。
“太子一系要么先對付秦王,要么對付晉王,最后才輪到我們,能為我們獲得至少五年的時間。”
金忠把當下局面分析的條條是道,真不像個白身。
但他雖然是白身,其實家學比白身要淵源多了。
唯才是舉。
這個才,大多數是家道中落,沒有身份淪為百姓的子弟。
“無論五年還是十年,并沒有什么區別。”
葛誠打斷了金忠。
金忠看了眼葛誠,悄然退后一步沒有反駁,這個態度令葛誠無話可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朱棣沒有理會兩位左膀右臂的暗斗。
至少兩人還能為王府爭取,如果是余逢辰,這個老古董,滿眼只有圣人之道。
難道王府就什么都不做么。
朝臣們這么希望,恐怕父皇不會這么認為。
前年自己還奉詔帶領十余萬大軍出征,以及二哥同樣如此,父王的計劃,就是用他們這些可以信任的兒子們開疆拓土。
前朝不就是如此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