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平都司僉事鄭云承從王府走出來,身后是王府的管事太監,他在門房等待的隨從,聽到外面動靜,連忙跑出來去通知街道上等候的轎夫。
“留步。”
“鄭僉事慢走。”太監露出笑臉。
轎夫抬著轎子來到王府門前,鄭云承坐上轎子,他的隨從向門口送行的太監彎腰行禮,然后揮了揮手,一行人的身影逐漸消失在街道上。
坐在轎子中的鄭云承,閉上眼睛揉著太陽穴。
從派人遞上拜帖,到今日來拜見王爺,不知道燕王能不能聽見他的勸誡。
應天府的人看著自己,如今的時局,王府也到了該收手的地步。
燕王也不是不識大體的人,懂得進退的道理,如果王府現在停止擴張,自己也能向應天府那邊有所交代。
“大公子。”
鄭云承睜開眼睛,露出厭煩的眼神。
官府沒有秘密,王府同樣沒有秘密,什么人是什么立場,是瞞不住人的。
王府的老先生余逢辰,是德高望重令人放心的大儒,又是燕王的伴讀。
長史府的長史葛誠,也是個穩重的官員。
不過不知道哪個姓姚的和尚,又是什么時候巴結上的王爺,聽余逢辰說過,此人頗為激進。
竟然把一個侍衛提拔成右長史,實乃聞所未聞之事。
加上又出了個大公子。
這三個人的態度,令人憂慮啊,希望王爺能不受影響,否則接下來的北平。
鄭云承嘆了口氣,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太監送了鄭云承后,返回向王爺稟報,大廳中氣氛頗為沉悶。
姚廣孝握著一串佛珠,金忠目視前方,仿佛在思考。
“這個鄭云承不顯山不露水,想不到心思很靈敏啊,對時局的判斷不錯。”
朱棣夸獎了一番。
“以前主要打交道的是布政司的左右布政使和參政,倒是疏忽了此人。”
朱棣向那太監交代道:“你回頭備份禮,送去此人的府上。”
“回王爺,以什么品級?”
“就按照他的品級吧,免得惹人非議。”
朱棣打發了那太監,看向姚廣孝和金忠,詢問道:“兩位有何看法?遼東之事是否繼續。”
“阿彌陀佛。”姚廣孝念叨了一聲。
金忠知道姚廣孝沒有想出應對方法,于是主動開口,抬出了大公子:“遼東之事是大公子的計策。”
朱棣聞言露出苦笑。
燕山左衛張云雖然沒有直接效忠,但是態度已然轉變,此人也不可能有更明顯的表現。
否則應天府那幫人不會放過張云,因為這是對應天府那幫人的背叛。
而就算此人不改變態度,自己也動不了他,同樣是應天府那幫人保著張云。
所以當下燕山三衛的局面,已經是最好的形勢。
還有密云衛,密云后衛這兩衛精兵,以及通州等衛,朱棣幾個月來提拔了不少的親信。
王府已經在藍玉大案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
至于更進一步。
那就要看父皇的心意,以及是否會觸碰到應天府那幫人的底線,如果引起了反擊,是得不償失的。
“老大人呢?”朱棣問道。
“大公子去了涿州。”
金忠回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