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天平-《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
第(3/3)頁
“不行,我要向齊泰寫封信,告知北平事宜。”王仁打定了主意,沒有布政司出面,只靠著他可撬動不了局面。
“會不會引起兩位布政使的不滿?”墨麟覺得王仁急躁了些,對北平形勢還未摸清楚。
“不能等,王府在衛所的威望伱也見到過。”王仁聲音小了些,“皇太孫年幼,而圣人年齡大了,不得不急啊。”
墨麟聞言,嘆了口氣,也不再勸解,自從太子病逝后,國家逐漸多事之秋啊。
如果太子還活著就好了。
……
研發司。
朱高熾被朱棣敲打了一番,注意力從北平政事轉移到了工廠,每日除了看朱棣批復的公文,開始回到總部坐班。
今日,研發司制定了一批度量衡標準器,有尺子,量斗,秤砣,容器等。
朱高熾拿著一把鐵尺,上刻均勻的刻度。
“我們研究了商州的牙尺,秦朝的尺沒有出土物,漢朝的漢尺,漢傳承秦制,漢尺應該和秦尺差不多。”
小九在一邊介紹。
“漢尺以目前發現出土的錯銀鐵尺為最精,正、背面各等分十寸,其中一邊第三寸內為三等分,第五寸內為五等分,第七寸內為七等分,第九寸內為九等分。”
也就是長二十余厘米,最詳細的一段,刻度單位為分。
一寸等于三厘米出頭,等于十分,一分也就是近三分之一毫米,刻度已經較為精確了。
直尺從商州已經誕生,上面有刻度,應用了十進位制,分別長16.95、15.78、15.8厘米,可作為商代一尺實際長度之參考。
到了宋朝,直尺均以31厘米為暫定之一尺標準。明清尺度大抵相同,明朝嘉靖牙尺長32厘米。
“準確的來說,不能算是制定標準,而是采用我朝的標準,在總部打造一套原尺,用來制造其余的直尺。”
朱高熾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看到了“天平”。
小九見朱高熾對此物感興趣,主動介紹道:“此物叫做‘權衡’。西周青銅器刻著這樣的銘文:“金十寽”、“絲三寽”、金十勻”。“金”不是金子,指的是銅;“寽”和“勻”則是計量單位。”
“從這些銘文中我們可以得知,早在西周,先民就掌握了杠桿原理,制作出稱量物體質量的工具“權衡”。
小九知道小王爺最喜歡聽這些技術來歷,于是把從西周的權衡,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乃至現在的發展,說了個透徹。
“早期的權衡,由一根橫梁和兩個秤盤組成,橫梁的中央用細繩懸掛作為支點,秤盤用細繩懸掛在橫梁的兩端,橫梁兩端有孔,細繩穿過孔加以固定。”
“我們加以改進,換成了鐵制。”指著鐵天平,小九笑著說道。
“此物好。”
朱高熾笑道。
(本章完)dengbi.net dmxsw.com qqxsw.com yifan.netshuyue.net epzw.net qqwxw.com xsguan.comxs007.com zhuike.net readw.com 23z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