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孤懸海外,獨處一方,外界沒有傳出絲毫的消息,連金州衛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 第二批,第三批…… 靠著金州船廠的便利,林場開始成立船隊,往天津和登萊三處碼頭送大木料。 很快,林場招募新的工人,發現有不少的地方,可以直接開荒了,并不用辛苦的砍伐林木。 只六七個月的時間,林場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快的發展速度。 北平府。 朱高熾喝著熱茶,看著手里各處的匯報事宜,周世豐用了兩個月的時間,終于從陜西和山西回到了北平。 “秦王長史態度很祥和,但是自始至終沒有給個準話,只說讓我們放心去做。” “晉王長史態度要嚴厲些,可溝通的事物較為具體,倒是談妥了不少的事物。” 周世豐擔任中華重工大掌柜多年,能力沒的說,不會因為些許言語就會被影響,所以反而看重山西。 “你是怎么看待的?”朱高熾詢問道。 “秦王長史的控制欲很強,如果我們真要是一頭扎進去,屆時恐怕此人就不好說話了。” “倒是晉王長史那邊,只要銀錢上滿足,不會過多插手工廠運行事宜。” 聽完后,朱高熾回憶了自己與秦王長史見過的幾次面,以及那人在北平的行事風格,得出的印象,對比周世豐的推測,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那就先從山西開始,反正山西離北平更近。”相比較陜西,朱高熾更看重山西。 不是陜西不如山西重要,而是山西的煤比陜西更有優勢,當下最符合中華重工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朱高熾也不信任秦王長史,此人像一條毒蛇。 周世豐沒有意見,他也是這么想到的。 “你先和高長芳,王仁碰個頭,關于蜂窩煤行業協會,礦業協會在陜西和山西的發展事宜,商量出個可執行的章程。” “還有一些商人想要加入,這是名單,你先看看。”朱高熾從案臺上抽出一份冊子。 周世豐上前彎腰,兩手接過。 名單上有人名,商行,籍貫等詳細信息,其中有幾個人,周世豐打過交代。 南方的大鹽商杜松,徽商的丁英永三兄弟等。 “這些人手筆大啊,咱建的大宗商品貿易中心,還未完工,已經被這些人包圓了。” 朱高熾感嘆道。 雖然他興辦的集散地能成功的話,這些商人們能獲得大利,但事務不能只看一面。 正因為有這些商人的加入,才能保證他辦的大宗商品貿易中心能成功。 他和商人又不是敵人,總不能為了敵視商人而打壓商人們吧。 明明合作兩利的事,偏偏因為莫名的不爽,覺得自己身份高,所以選擇打壓對方,損人不利已,這種行為后世見多了。 瞧不起攤販,晚上經過還要從人家框子里拿幾個橙子橘子,吃一半扔一半,就為了彰顯地位,當時他身為請客的人,往紅燈處的同行過程中,為此都感到可恥。 周世豐看完了名單,詢問道:“哪像方面能合作?” “礦區,蜂窩煤等行業可以合作,蒸汽機工廠,焦炭煉制廠,鐵廠等不能合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