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晚上卻開始刮起大風,一夜的大風,直到天明方才收起,接著又下起牛毛細雨。
天邊的景象很是灰蒙蒙的,朱高熾在臺階上,拉開幔帳向窗外看時,只見琉璃瓦在細雨中留下晶瑩。
“看來今日要取消了。”朱高熾了然。
“讓人去通知各家,不用趕來了,還有……”朱高熾沉吟了片刻,又說道,“把前幾日得到的幾株玉簪子送去府里的妹妹們。”
大丫鬟閃著大眼睛,等朱高熾說完了,領著人去箱子里翻找,然后端著木匣子,往后宮的方向走去。
朱高熾估摸這場雨要下許久,也打消了去總部的念頭,前往了自己的書房。
公文都送去總部,長史府那邊也沒有送來朱棣批復的公文,昨日又和書堂告了假。
一下子突然閑了,有些不適應。
從厚厚的公文中,隨意抽出一本看了眼,放下,然后再抽出,一直到來自陜西的章程。
在陜西和山西,王府的勢力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反倒是通過商會,商人們發揮了大作用。
與陜西官府洽談,關于蜂窩煤仿薪柴民生項目般免稅,最后得到統一,主要作用來自商人。
在利益的促動下,商人能更加的發揮主動性,利用自身的優勢,反倒是超過中華重工在外地的影響力。
中華重工在北平的順利發展,讓朱高熾生出了一些傾向,可山西和陜西之事,又觸動了朱高熾。
不久。
朱高熾自己研了墨,鋪開草稿,開始整理對這件事的想法。
一時間無從下手,思考了片刻,決定從頭開始,理清楚頭緒,以便找出方法。
“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生產模式,經過數百年的發展,不光是對技術進行了總結,對新的方式也進行了總結。”
北平——大寧。
北平——開平。
北平——山西。
北平——陜西。
北平——金州。
朱高熾畫了幾張圖稿,陷入了沉思。
“激勵相容”、“利益沖突”、“榨取制度”……
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區別是什么。
是缺少工廠嗎?
引進密集型企業,引入大資本就算是工業化了嗎?
中國模式的成功,很多人理解成是這種方式,因為開放后,國外引進的密集型企業和工廠,以及加入世貿體系,所以成功工業化了。
但真是如此嗎?
那么許多發展國家,比中國的外部環境要更寬和,加入世貿的也更早,為何仍然沒有工業化呢。
“如果想要讓大明學習中國模式,復制經濟起飛的過程,那么必須把經濟發展放在一個“如果沒有國家的積極參與,經濟便不可能發展”的政治經濟學框架下來考察。”
“那么不考慮中國模式,英國的工業革命又是什么樣子呢,適不適合借鑒呢。”
朱高熾放下筆,眉頭深起來。
不對。
無論是哪種模式,真正的“發展政治經濟學”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參與,而不是政府是否應該參與的問題。
哪怕后世的美國和歐洲,政府并沒有退出國民經濟,但其主要作用發生了變化。
更注重對收入進行再分配,或者說解決如何瓜分經濟蛋糕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