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位小姐灑在魚食。
橋的下面,從外面引入的活水,讓溪水干凈的清澈見底,在河底,五顏六色的細砂粒,看得一清二楚。
小魚們成群結隊,尾巴搖來搖去,在水的世界里往返巡回。
“嘻嘻。”
十歲的朱智明,王府年歲最小的小姐,興奮的從竹欄探出身子,好想跟著魚一樣游。
遠處。
涼亭中,朱棣皺起眉頭,徐氏站起身,正要開口阻止,朱智明身旁的大姐朱玉英拉回了朱智明。
看上去,仿佛在教訓她,朱智明委屈的低著頭。
“有大姐在呢。”
陪在涼亭的朱高熾,安撫了父母。
朱高煦和朱高燧兩兄弟,跑的不見了蹤影,不過沒人擔心,他們有人跟著。
今日陽光明媚,朱棣不日即將離開王府,前往遼東帶領大軍,趁著閑暇。
朱高熾提議,一家人共聚花園游玩,因此有了今日之景。
朱棣現在對朱高熾越發的滿意。
除了老大在道學一事上,顯得木訥些,其余無論是公事,還是照顧家中姐妹兄弟之兄長氣度,都令朱棣暢快。
“為父已經向你皇爺爺開口,指明了郭家女,如果沒有意外,事情大概是定了。”
朱高熾沒有多余的表情。
郭家女在歷史上的記載不多,但是通過寥寥幾筆,可以看出此女的確美貌。
至于徐妙錦和郭家女誰更美,只能說各有千秋,很難評定,都迷住了一代帝王。
在朱高熾看來。
徐妙錦勝在才情,郭家女勝在品性。
用后世的話說,徐妙錦是進步女性,郭家女是傳統女性,在朱高熾心中,這兩個詞不是貶義詞,不和其他貶義詞掛鉤。
“父王獲得了這個機會,能掌控遼東兵權,加上郭家的支持,希望父王不要浪費這個機會。”
朱高熾誠心說道。
他沒有在遼東發展工業的計劃,最近幾年沒有,因為遼東當下的底氣太薄弱。
如果未來他順利入京城,那時候才是全國一盤棋。
“怎么跟你爹說話呢。”徐氏抬起手,輕輕打了朱高熾胳膊一下,朱棣也被長子的話氣笑了。
“看來你在外面,使喚人使喚慣了,現在倒是安排起老子來。”朱棣故意瞪著眼睛。
朱高熾沒有被自己的“征北大將軍”嚇住,太了解朱棣了。
朱棣丟開手里的瓜子,拍了拍手站起身,指了指朱高熾,“伱跟我來。”
兩父子離開了涼亭。
徐氏沒有擔心他們,幾年來兩父子之間的變化,她都看在眼里,自從老大在外頭做事開始,朱棣從來沒有再打過老大。
去年。
老二去衛所學經驗,朱棣也從來沒有再打過老二。
“年前,御史彈劾王府,其中有一事,關于王府勾連倭寇,你說說看吧。”
“此事兒子并沒有隱瞞父王。”朱高熾跟在朱棣身后,解釋道。
“咱知道。”
朱棣點點頭。
“想要最短的時間發展金州,需要富裕的人力,可遼東人口不足,無法提供需要的人手,所以借助倭寇的勢力,從日本買奴隸使用。”朱高熾簡明道。
朱棣好奇的問道:“你不是從山東和南方招了不少人么,聽說有幾千人,這還不夠?”
“幾千人能做什么。”朱高熾不以為然。
“而且招去的是我大明子民,要控制勞作強度,不能虧了身體,只有不計后果的使用奴隸,才能最大效率的開發金州。”
如果按照中華重工的模式開發荒蕪的金州,不光效率低,最重要的投入成本太高,時間也長。
最后的收益,從各方面綜合下來,等于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回本,對經濟的運作非常不利。
用奴隸抵消這些負面,盡快打下金州的根基,然后換成工人接收成果,才是最有利的“買賣”。
從國家層面上如此。
“林場的工人,未來是發展成消費的群體,而奴隸工則是發展工業之初的消耗品。”
“你果然無情。”
朱棣再一次說道,不過臉上卻沒有不滿之色。
作為上位者。
有時候總要犧牲部分人的利益,不但傷感情,還容易造成內亂,因此在朱棣看來,老大想出犧牲外人的利益,總比犧牲自己人的利益強。
不得不佩服長子的想法,總是出其不意。
“看來廣東上奏的倭寇漸息之事,大概是因為金州的原因嘍。”朱棣若有所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