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奴兒干之大,無邊無際。 深山老林,菏澤遍布,人跡無蹤。 在民國時期,匪寇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不是因為軍事原因,而是因為尋不到蹤跡。 如今朱棣抽調北平,大寧,遼東,加上奴兒干的三萬衛,精銳騎兵七千,步兵一萬,其余軍數千,也才只有兩萬出頭。 比起往年出塞的規模要小不少。 可規模雖小,仍然需要朱棣親自出面,因為奴兒干的地形,比大漠還要復雜。 朱棣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遼東這幾年的生產,就是為此做的準備。 而奴兒干的形勢其實很簡單。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眾多的部落,以漁獵為主,生活困苦,沒有發展出文明,許多部落連文字都沒有。 越是靠近大明的部落,發展的越快,越是離大明遠的部落,發展始終無寸進。 這就導致了貧富差距。 那些生活困苦,缺乏生產物資的部落,就會搶劫富裕的部落,而為什么富裕的部落不反擊呢。 因為利。 富裕的部落沒有動力去打仗,就算打敗了那些貧窮的部落,他們也得不到好處。 沒有農耕文明的支持,漁獵的生態環境,支持不了更多的人口。 所以貧窮的部落,天然的比富裕的部落,更具有想打仗的意圖,無論是為了物資還是為了人心。 也就是小混混要比上班族要兇的原因。 總之。 如今的局勢,大多數的各族,是支持明朝,愿意受明朝統治,獲得良好的生活環境。 包括努爾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兒。 現在的猛哥帖木兒,為了避免禍亂,帶領幾千族人,從遠處遷移到了圖門江下游斡木河一帶,也就是后世朝鮮最東北的城市,中俄交界處—會寧。 不過此人已經和明朝接觸上了,是很聽話的孩子。 乃至日后朱棣時期。 不但多次赴京面圣,并且奉召帶族人加入明軍,與韃靼部阿魯臺等部打仗。 正是因為良好的表現,獲得了朝廷的信任,允許其遷移更靠內,接近遼東的地區。 這次的內遷,歷史評價是此人最大的功績,為其族的未來奠定了基礎。 并多次提拔職位,最后成為右都督僉事,獲得協助明廷管束楊木答兀的人馬的權利。 這些事雖然還沒有發生,但猛哥帖木兒一部,因為乖順的表現,并不在打擊的名單中。 現在朱棣的重點是西陽哈。 此人流竄作案,成為了流寇,令各部受其苦,對明廷的威望也是不小的打擊。 朱棣按照輿圖,分派各將任務,搜尋每處區域,務必要找出西陽哈的蹤跡。 用以殺雞儆猴,以此告誡不少未開化的部落,讓他們不敢再從事搶劫。 這個任務可不不小。 兩萬人雖然不少,可用在奴兒干,猶如胡椒撒面,碰到了才叫做不合理。 同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