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那誠叔為何要告訴我?” 朱高熾有些好奇的看著葛誠,不明白葛誠的心思。 “因為我看到了小王爺如何發展工業的,令我心中折服。” “就這么簡單?” “就這么簡單。”葛誠平靜的說道。 他不怕王府處置他,因為他的身份,王府不會處置他,相反,如果敗露的消息傳出去,應天府那邊才不會放過他。 這個理由,朱高熾沒有懷疑。 因為這個道理站得住腳。 低級文明心慕高級文明,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壬辰倭亂,日本入侵朝鮮,和大明軍隊作戰,就有日本大將主動向聯軍反正。 后金入侵遼東,后金高層將領,同樣有人主動向大明反正。 這種例子數不勝數。 人們向往美好的事物,這是人的天性。 朱高熾的冷靜,反而讓葛誠有些措手不及,他已經做好了小王爺不信的準備。 也想到了小王爺表面雖然信,但實際上不信,但他從小看朱高熾長大,從朱高熾臉上的神情,看出朱高熾是真信了,他反而有些不信了。 不信自己的判斷,難道自己老了? “你真信了?” “為什么不信?” 葛誠手腳無處安放,朱高熾則一臉的笑意。 他選擇的并不是相信葛誠的為人,而是選擇了相信人性。 游牧文明和漁獵文明屬于第一級,農耕文明屬于第二級,而在農耕文明上發展出來的工業文明,自然算是第三級。 農業社會的聰明人,向往工業社會的例子,同樣也是數不勝數,因為聰明人看得出高等文明是必然的趨勢。 就像游牧民族和漁獵民族,哪怕入主了中原,最后也會自我改革,變成農耕文明的治理方式。 在大遼和金國建立的時候,都主動發生了變革,甚至更早時期,只要進入內地的勢力,都會發生改革自我的傳統模式。 不是儒家文化一定被外來的統治者接受,而是因為脫胎于農耕文明的儒家,是游牧和漁獵民族必須要改變自身的手段。 猶如忽必烈為什么不受許多人的承認,他明明已經打敗了他的競爭對手,競爭對手也向他投降了。 更深層的原因,是他的改革措施。 詔令天下,以農桑立國;嚴禁改農田為牧場,實行屯田;建立行政機構,完善法規,把農業興廢作為賞罰官員的依據;頒布《農桑輯要》,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 這個改革完全更改了原來蒙古帝國的社會模式,比如摧毀農田恢復草場,以游牧為本,新的要求自然不被許多人接受。 甚至有人反對說:種地的蒙古人還是蒙古人嗎。 拿古代來說,凡是想種地的,潤到農耕區的人已經是漢人了,而不是草原人了。 古代民族轉化就是這么簡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