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比起走路的辛苦,士兵們更愿意乘坐鐵道馬車。 人群中,有兩名士兵艱難的往外穿梭,在罵聲中,兩名士兵扶著車廂邊往外放水。 “他娘的,不能滋遠點,都他媽的被風吹回來了,濺到老子臉上了。”有士兵破口大罵。 周圍的人聽到,紛紛笑了起來。 “老周頭不行啊,尿不遠。” “你才不行。” 那人提著褲子,回頭反罵,整個車廂都歡快了不少,車廂里的百戶也笑呵呵的。 “哎喲,老周頭掉下去了。” 有人驚呼。 百戶連忙站了起來,往那個方向擠過去,連連大喊:“誰掉下去了,快停車,快停車。” 一時間,車廂中亂了起來。 車頭。 車夫長的五大三粗,二十八九的模樣,正是經驗和力氣最巔峰的年齡段。 駕馭鐵道馬車是要求很高的技術活,比一般的車夫要難不少倍,不光是技術上的,還有身體上的。 更因為當下鐵道運輸方式的技術限制,安全性全掌握在車夫手中,需要具備一定的預判能力。 所以鐵道車夫的工錢很高,地位在鐵道系統中也很高,能當著站長面罵人,站長還不敢吭聲的那種。 “師傅,后面的車廂,有士兵掉下去了,能不能停?”有學徒從車頂爬了過來,大聲的喊道。 “停個錘子。” 車夫罵道:“后面跟著好幾輛鐵道馬車,怎么停!” 學徒被罵了也不敢生氣,又原路爬了回去。 好幾輛鐵道馬車,每輛相隔甚遠,作為位置在前列的此列鐵道馬車,車夫不愿意冒著風險停車。 萬一他后面的同行犯迷糊了呢。 在長期培訓的過程中,所有的車夫都要把一件事當做首位,也關乎他們的前程。 安全是第一位,任何意外發生,都要優先保證行駛中鐵道馬車的安全。 只有把這條條例當做了本能的車夫,才能正式上崗。 鐵道上遇到的事情千千萬萬,在車夫看來,現在的情況,別說只是掉下去一個人,就算要撞死人他都不會停車。 后面的同行可不知道他停了下來,而鐵道馬車制動能力雖然改進了又改進,但仍然需要很長的制動距離。 萬一沒控制住撞了上來,主要責任肯定不是在后面的車夫預判能力不行。 而是根據條例中明確規定,不能通過高盼別人的能力,作出避免危機的判斷標準。 鐵道發展了數年,對車夫的要求,也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繁瑣化。 出師的標準,提高了又提高。 以前培訓幾個月就能上手,現在改為了學徒制,從半年上路經驗改成了一年。 也就是因為鐵道馬車日益增多,對車夫供不應求,否則聽說要改為三年。 鐵道運兵,發生了第一次意外受傷事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