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統一了思想的朝堂,發動了對藩王最狠的削藩之策。 朱高熾不想死。 兩者的矛盾不可調和,必須以一方的勝利告終而結束,自己代表了先進生產力。 所以無論出自公心還是私心,朱高熾希望輸的是朝廷那幫人。 同時。 朱高熾又不希望像歷史上那樣,朱棣造反雖然只有四年,可以小勝強,發生了太多戰事。 他希望把這個過程,壓縮到最小的代價。 不少優秀的人才被挑選了出來,軍戶出身的送到石匣營培訓,民戶轉籍的送到金州培訓。 這些特意訓練的人才,都是后備武官儲蓄力量,用來壯大朱棣造反時的根基。 …… 陜西。 秦王長子終于由圣人下旨,承襲新的秦王,松了口氣的朱尚炳,不敢鬧出半絲幺蛾子。 正如歷史上的表現,無論是朱允炆削藩,還是朱棣的造反,乃至于朱棣當上皇帝。 這位第二代秦王都無動于衷,乖乖的呆著陜西秦王府,什么事都不做。 所以現在的朱尚炳,同樣乖順的服孝,沒有大事的情況下,不會離開王府半步。 畢竟圣人對他父親的評價太惡劣了,讓秦王府的政治威望,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陜西建設商團起步雖然晚,但是投資規模大,參與勢力眾多,加上陜西復雜的形勢,讓王府和官府都仿若鴕鳥。 導致雖然山西的煤礦資源更豐富和優質,可是陜西建設商團今年的發展勢頭,要遠遠超過山西。 一座接一座的煤礦開設,陜西籌辦的蒸汽機工廠,火力全開的生產,還是成立了第二分廠。 蜂窩煤工廠,在蜂窩煤商會的計劃下,一家一家開遍了陜西八府五十七州,二十散州,數百縣。 面對財大氣粗,搶占市場迅猛的蜂窩煤商會,當地的商人根本無力競爭。 而在勢力上,蜂窩煤商會背靠陜西建設商團,同樣也是巨無霸。 打不過怎么辦,那只能加入了。 聰敏的當地商人,討好蜂窩煤商會,努力要加入其中,而蜂窩煤商會也不會一味的打壓,吸納了部分有實力的地頭蛇,以便事業的開拓。 正如當年小小的蜂窩煤作坊主郭松所言,小生意也可以做大做強,獲得了中華重工的支持。 這位野心勃勃的商人,在他的帶領下,當年還很弱小的蜂窩煤商會,的確成為了遍布數省的大商行。 規模和資本第一的,當然是煤礦行業協會。 與之能抗衡的,只有南方的鹽商。 可鹽商的組織嚴謹程度不如有商會組織的礦場主,而且礦場主背靠中華重工。 煤礦行業協會,毋庸置疑已經是大明第一商家勢力。 年關。 北平中華重工總部,召開第二屆全體商業大會,這些在外的大商人,以及新加入的外地大商人。 無論是新人還是老人,都興高采烈的抵達北平。 商人們從來沒有想到,他們會有這么寬松的外部經商環境,用資本壓人,實在是太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