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練子寧夸道:“讀書好啊,讀書能明理,明了理,人才能像個人,你既然認得字,就應(yīng)該比旁的人懂道理,知道讀書的好處,砸鍋賣鐵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讀書。” 又問道:“你成親了沒有啊。” “還沒有。” 那工人不好意思的說道。 “娶妻要娶賢,不要看重其他的方面,能有個好妻子,家庭才能興旺。” 練子寧和工人們說話,說的話,工人們都愛聽。 一直到練子寧走后,管事們才敢上來,工人們戀戀不舍的送別練子寧。 這個時候,才有老成的工人,數(shù)落剛才的年輕人,怎么能亂說話呢,萬一傳了出去惹來了是非如何是好。 那工人一言不發(fā),雖然臉上有些后怕,可他不后悔和練子寧說的那些話。 在“穩(wěn)重”的人眼中,年輕工人的行為很“輕佻”,極容易為自己惹禍。 可正是因為世界上有無數(shù)這樣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抗?fàn)帯钡男袨椋澜绮挪粩嗟倪M步不是嗎。 所有人都在從這些年輕人身上獲得好處,享受社會進步帶來的福利,真應(yīng)該高高在上的評價他們的行為嗎。 礦場上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傳到了朱高熾的耳朵中。 朱高熾嘆了口氣。 是的,世界充滿了“阻礙”。 如果換做別的人,會輕易放過這名年輕的工人嗎?朱高熾不知道,但是他認可這名年輕人。 雖然年輕人不滿的對象是自己。 “誠然,這名年輕人的抱怨是對的。”朱高熾當(dāng)著眾人的面,認可了這名年輕人。 朱高熾有這個胸懷。 因為他的確在為人民著想,畢竟他的人生觀,成熟的教育體系下,活了半輩子,如果連這點道理都活不明白,那就是白吃了幾年的干飯而已。 練子寧的行為,觸動了朱高熾。 無論練子寧抱著什么目的,工人們認為中華重工就是王府的行為,并不會因為名義不同,工人們就看不出來。 百姓們受限于信息的掌握,對許多事看不明白,但不代表百姓們是傻子。 任哪位英雄豪杰,誰又不是從百姓們中走出來的呢。 而朱高熾不怕工人們不能理解他,因為工人們受限于信息,只需要把道理跟他們說透,老百姓才是最能明事理的人。 說干就干。 朱高熾第一時間給予了回應(yīng),沒有什么套路,直面工人提出的問題,給出最真誠的回答。 在全體商業(yè)大會召開的前夕,朱高熾親筆寫了一封告工人書,發(fā)表在最新一期的技術(shù)報。 忘記定時發(fā)布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