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作為長江與漕河的交匯處,過往船只絡繹不絕,河邊的居民,已經習慣了這幅景象。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官員。
經常有人在岸堤上行走,時不時三五人指指點點,涂涂畫畫的,不知道他們在做什么。
風吹兩岸柳成蔭。
被無數河道細化出無數小地,也催生了無盡的綠色,和北方的景致別具一格。
“當~”
山中,寺廟的大鐘聲,悠長而又洪亮,讓山腳下的鄉村,在田地里干活的老百姓們,對時間有更清楚的了解。
炊煙從屋頂飄出。
一名穿著長衫的中老年人,把酒壺抱在懷中,醉醺醺的望著山腳下,眼神中滿是向往。
山不高。
所以中年人甚至可以看到山腳下,農戶家中的院子中,在屋檐的下方擺著一架紡車。
一條小桌擺在院中。
七八口人圍著桌子吃飯,有老人,有小孩。
在農舍外是被田埂分出來無數塊的農田,還可以看到留在田里的犁頭。
人們吃完了飯,歇息片刻,然后返回農田,把牛牽出來,繼續上午的犁田。
犁完了一畝,開始新的一畝。
這幅尋常的農家景象,竟然讓中年人看得如癡如醉,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阿彌陀佛。”
一聲佛號響起,寺院的主持,走到那人身旁,陪著他一起看望山腳下。
“百姓安居樂業,修德鍛心,可謂大道之世,貧僧觀練居士從北方回來,不知誕生何障。”
山不高,寺廟不大,但卻是修心的好地方,練子寧已經寄居此廟半個月。
“大師啊。”
練子寧喃喃道:“你看他們身上的衣裳,雖然簡樸干凈,但并不新,你又看他們桌上的吃食,雖然能夠溫飽,卻也只是如此,你看他們的勞作,雖然勤勞奮進,可也充滿了辛苦。”
老和尚露出莫名其妙的眼神。
這種生活還不好嗎?
“他們衣裳雖然舊,但是能蔽體,讓人們懂禮;他們的食物雖然不豐盛,但是能填飽肚子,讓人們有德;他們勞作雖然辛苦,但是能收獲,讓人們有道。”
老和尚臉上充滿了大智慧,猶如一名道德高深之士。“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讓人們崇尚教化,探索宇宙真理,正是吾道之責。”
“宇,屋邊也。”
“宙,舟輿所極覆也。”
《莊子》:“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這時的“宇”代指一切空間,“宙”代指一切時間。
從“往古來今謂之宙,四方上下謂之宇。”到“霰雪紛其無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再到“澤浸昆蟲,威振八宇。”“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等等。
“宇”已不是指某一個具體的方位、處所,而是指所有的空間;這里的“宙”已經表示沒有開始沒有終末的無限時間,“宇宙”已經無限大。
先民對世界的探索,一直都有文字記載,并且代代傳承且改進。
而現在是明初。
經歷百年的沉淪,宋朝的文明成果已經十不存一,例如數學的成就,終明一朝,也只能談恢復,談不上進步。
中國古文明,宋朝是一道分水嶺。
在宋以前,古文明是不停的進步,包含萬象,哪怕在五胡亂華時期,文明的火種還得以存續;宋亡以后,文明進入了跌宕時期:滑落,興起,再滑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