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可是他又等不起。 “練子寧此人有才,朕本想調他去工部,可有人提議調他去吏部,本來朕是無所謂的,可沒想到此人自己要去工部。” “讓他去工部擔任侍郎吧,他想要試試,朕也想看看。” 朱元璋的話,不是對李道信說的,在他身邊的人,記下了圣人的話,朱元璋會讓另外的人抄錄。 不日。 練子寧成為工部侍郎。 對練子寧的決定,很多人是不滿的,因為當年藍玉大案,太子一系不少人也受到牽連。 吏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受到影響,所以現在的臣官們,希望恢復當年的政治局面。 作為最重要的吏部,自然要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各個重要職位最好都是自己人。 什么叫自己人? 這個沒有統一的定義。 包括原太子一系,現皇太孫一系都有內斗,例如新派就不會認為老派是自己人。 當然,這是夸張的說法。 畢竟是明初,官員們雖然有不同的政見,但沒有發展到明后期的黨爭,你死我活的地步。 練子寧對如何入手,其實沒有主意。 他找來當年去過北平的李學顏,充當他的幕僚,然后和不少在北平有生意往來的商人溝通。 “礦。” 有個商人提議道:“北平的礦是最重要的,許多重要行業,都是圍著礦產興起。” “蒸汽機才是最重要的,沒有蒸汽機,好多事情發展不到北平的地步。” 有商人持不同意見。 “不對,人最重要,北平的商業環境,已經超過了江淮。” “哪里超過了?以我看來,北平的經商環境,比江淮地區要嚴苛好幾倍。” 古人云盲人摸象。 這些人們都能說個一二,可誰也說不清。 “鐵道吧,北平的鐵道厲害著呢。”又有商人提出自己的想法。 “想要修鐵道可不容易,成本高昂,只怕官府修不起啊。” “那北平怎么修得起?” “不知道。” 又一處的莊園,練子寧聽著幾名商人的爭論,眉頭微蹙,他沒想到事情會這么難。 雖然做好了萬事開頭難的準備,但是連方向都沒有,實在是令人無力。 “諸位著相了。” 李學顏站出來,當著眾人的面,滿是自信。 “我們江淮有江淮的優勢,沒必要全學北平,北平可沒有我們江淮密集的河道,河道不就類似北平的鐵道,可以起到一樣的作用。” 運輸成本問題,被李學顏解決了。 是江淮的地利,天然的優勢。 雖然鐵道的整體優勢比當下江淮的河道要強,可鐵道建造成本高不是么。 可他們又不明白,通過分配資源的模式,施行大基建的好處。 總之。 徐州的礦井多了起來,同樣,江淮地區也出現了蜂窩煤作坊,乃至有一天,有人悄悄找到了李道信。 “你想要仿制蒸汽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