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是呢。 在西方學者的著作中,專門把中國宋朝之后,與宋朝之前區分了出來。 宋代中國之前或許存在著實質性和半永久性的人均GDP增長,但在宋之后,這些增長階段卻總是在經歷少數幾代人后便逐漸消失了。 提出高均衡水平上停滯這個經濟詞匯,是后世西方學者,專門針對中國宋朝以前的突出表現,且宋朝之后的社會經濟發展特征,所提出的現象。 如果不專門特指出來,那么西方學者提出的理論就無法完美。 其實很好理解。 宋朝以前,中國文明沒有消亡,所以一直在發展,從農業到技術,都在進步中。 宋亡以后,文明成果要么停滯,指大明,恢復而已。可明朝亡了后,恢復也終止了。 元清則沒有,至多也就增加了人口,和其余土著地區,包括工業革命前的西方一樣,社會生產力沒有增加,只是增加人口。 西方的技術發展,帶動了社會生產力,所以西方學者用1800年,當做時代的分水嶺。 而中國宋代以前,技術是不停進步的,每個朝代都有新的技術誕生,并出土實物和書籍。 也就是GDP實質性增長,又隨著戰亂而波動,畢竟哪怕是三國時期,技術也有增進,所以對于這種時期,叫做半永久增長。 西方人對中國的研究,一直都是處于第一階梯的,哪怕在后世也是如此。 “調研司接下來的主要方向,以調查北平全社會,農業人口,工業人口,衛所軍戶,工廠軍籍工人為主。” 朱高熾吩咐道。 調研司管事連連點頭。 “后面的內容,等我看完后,我會讓人找你來。” 聽到這里,調研司管事知道自己可以離開了,拱手行禮后,離開了朱高熾的辦公室。 過了三日。 朱高熾招來周世豐,蔡文,徐寧,馬林等人,提出了一項新的計劃,向軍戶經濟合作社的合作對象,發農業補貼。 軍戶經濟合作社的規模,包含了三萬戶軍戶。 “為了提高軍戶合作社,廣大合作軍戶的利益,中華重工應該給予每戶,根據相應情況補貼的原則。” 聽到小王爺新的要求,眾人一頭霧水,誰也不明白其中的原由。 “例如最基礎的,一戶養三頭豬的軍戶,可以補貼價值五錢銀子的糧票,按照這個基礎來施行。” 按照這個方法,中華重工要補貼至少兩萬多兩銀子出去。 兩萬兩銀子很多。 古云萬貫家產,形容家產極其豐厚的人。 一兩銀子等于一貫,一萬兩就是一萬貫,那么可以等同馬云。 也就是要為這些軍戶,補貼兩個多的馬云出去。 當然,換算不是這么簡單,只是一個形容而已,當不得準確。 再簡單的說。 就是變相的家電下鄉。 中華重工許多的項目,例如三省鐵道計劃,耗費的資源以千萬計算,對比區區兩三萬兩銀子,顯得杯水車薪。 但其中的性價比是不同的。 中華重工這回拿出的是真金白銀。 朱高熾如此想到,卻又突然覺得不太準確,又不能這么說,應該是糧票。 糧票雖然等價白銀,也也不是這么簡單的兌換原理。 總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