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地在秦時,屬遼西郡。
兩漢因之,置新安平縣。
乃至大明收復此地,設立大寧諸衛,算是大明目前直接管理的最北邊地區。
范圍是后世的內蒙古寧城西,轄今河北長城以北、內蒙古西拉木倫河以南地區。
這里沒有設立官府,只有衛所,屬于軍事管轄區域。
大寧以外的地區,游牧著不少的蒙古部落,這些部落居無定所,今年在這里,明年在別地。
這些部落小,自身沒有文字記錄,而又沒有被大明記載,不但在歷史中沒有名號,其實地方衛所也很難分清楚。
因為內附大明,俗稱為熟部。
他們獲得內地的商品物資,生活比遠處的部落要富裕,因此更加遵守大明的制度。
那些無法獲得大明物資的部落,需要向這些部落乞討,或者劫掠,根據自身武力高低來決定行動。
在明中后期,鼎鼎有名的哈流兔之仇。
這支遼長城外的拱兔部,其實就是大明的數部,歷代對大明忠心耿耿。
后來因為總兵杜松的各種腦殘行為,逼的拱兔部報仇,最后驚動了朝廷。
萬歷皇帝派了專職官員來調節,化解了拱兔部的憤怒,平息了這次危機。
史稱為哈流兔之仇。
這位總兵,也是后來導致薩爾滸之戰,明軍大敗的直接責任人。
總之。
這種政治形態,經歷了明朝建國近三十年,已經有了雛形,不少的蒙古部落與明邊疆形成了默契。
在草原上,幾名巡邏的騎兵,在一望無際的土地上,無精打采的騎著馬。
“快看。”
有人突然喊道,引起了其余人的緊張,紛紛靠了上去。
原來。
前幾日下過雨,多數的土地已經干了,但是在一處較為濕潤的泥土中,顯示出一條車輪壓過的痕跡。
幾名騎手很嚴肅,紛紛下了馬,仔細的研究這道痕跡。
“不會有錯,是這幾日的新痕。”
其中的一名士兵肯定的說道。
幾人商量了一番,最后決定分開行動,一部分繼續往更遠的地方去尋找別的蹤跡,一部分返回營堡向上司匯報。
西方有個鐵定效應。
因為鐵匠在給戰馬釘掌時,少了一根釘子,有一只馬掌便沒有釘牢。兩軍對戰時,戰馬不慎跌倒……最終軍隊打了敗仗,國王被俘虜。
那么在洪武二十九年春。
因為地面淺短的一道車痕,幾名大明的邊軍,判斷出了有敵軍騎兵在這一帶活動,從而拉開了一段史料大幕。
北平府。
朱棣最近心情很煩悶。
根子出在老大身上,而他又不得不支持老大,哪里有老子拆臺兒子的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