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重要的是,這些人的品級雖然不高,但的確是北平的實權官員,他們是一張本地關系網。 這張關系網,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成為自己的助力,前提是讓這些人愿意遵循自己的道理。 “聽說王臬臺最近對中華重工很不滿,提出了許多的批評,把中華重工帶來的一些變化,認定為對社會不利,認為要改變這些行為,諸位怎么看待?” 朱高熾直截了當的問道,看看眾人的政治立場,是否如以往的靠近自己。 明初地方最大的政治勢力是藩府,明中后期地方最大的政治勢力是布政司,所以人們俗稱藩司。 按察使司因為掌管刑事權,俗稱臬司,所以按察使也被人叫敬稱臬臺。 “既然小王爺如此看著我等,我們也不會讓小王爺失望,打開天窗說亮話。” 姜言得是按察使司的官員,掌管司獄司,也就是管理全北平的監獄。 對應后世的監獄管理局,最高上級部門是司法局。 不過現在是大明。 大明的按察使司不受布政司管理,兩者是平級部門,甚至可以說按察使司有時候比布政司都要強勢。 一個掌握行政權,一個掌握司法權。 而司獄司又是按察使司下面重要的一個部門,所以姜言的品級雖然不高,但實權和影響力不小。 官場上并不是品級越高實權越大這么簡單,而是要看其擔任的官職。 司獄司屬于半封閉的衙門,又具備獨特性,所以養成了姜言得一言堂的風格。 不過這是在世子府,姜言得又不是傻子,說話雖然保留了性格,但言詞上很注意分寸。 “王臬臺用互知丁業之法,來斥責一些新的現象,在我看來,就是胡攪蠻纏。” 互知丁業之法。 簡而言之就是社會上不允許有無業游民,無論是鄰里還是鄉親之間,發現此類人要主動舉報,否則會受到牽連。 用現實來解釋。 你的家庭是種地的,那么你也要種地,不允許游手好閑,要么就去讀書考功名。 至于去經商或者做學徒,除非像徽州那些地區,有家族前輩帶出來,否則普通百姓是行不通的,因為沒有這個門路,更沒這方面的經驗。 道理就跟后世一樣。 那時候的農民,唯一改變自身的出路只有兩條,當兵和讀書。 至于進廠打工,那是當兵或者讀書后才有的分配,或者說是工人留給自家子弟,或者為城市戶口準備的。 中華重工的早期用工,多數從軍戶來的,如今逐漸擴大到民戶,特別是中華重工體系外的上下游外部工廠。 這類的工廠和礦區,主要來源是民戶。 還有例如中華重工廠區和宿舍區外興起的集市,吸引了不少的攤販,這些都來自于鄉間。 這些新的現象,要看如何解釋互知丁業之法。 不同的司法解釋,那么這些現象在合法與不合法之間,就有不同的區別。 如果讓朱高熾來解釋,那自然是合法的。 可如果讓反方來解釋,肯定就是不合法的。 而司法解釋權,掌控在按察使司手中,王臬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直接拿捏到了中華重工和其體系的七寸上。 以成熟的邏輯,和后世成果的經驗來看,這種司法解釋是違背自然道理的。 可要知道這種現象,是必定會發生的。 因為現實就發生了。 如果專業的解釋,后世有個名詞,叫做“陣痛”,是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遇到的“陣痛”問題。 在英國則是圈地運動。 普通人的印象中,圈地運動雖然對百姓不好,卻是工業發展的必然現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