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皇城。
大殿中,幾名太監燃起了蜂窩煤,煤爐上還放著鐵水壺,鐵水壺里裝滿了水。
“圣上請看,這里是火門,撥開后爐中火力增旺,閉合后爐中火力降低。”
一名老太監親自示范,幾名小黃門旁邊看著。
朱元璋好奇的打量這玩意。
他早就聽說過,從開始的不以為然,到現在終于第一次看見,可以說久聞大名了。
“城中百姓用蜂窩煤的多么?”朱元璋問道。
“蜂窩煤的確要方便,可是價格不低,使用的百姓不算多,可能是剛出現的新商品,也需要時間。”
朱元璋盯了眼老太監。
老太監自知多言,連忙閉上嘴巴。
朱元璋知道自己沒讀過書,所以成功后向來重視讀書,學習文化,總結歷史經驗。
他對歷史的了解,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后世對古代朝代輪回有無數的探討,古代也是如此,朱元璋希望從歷史中找出原因。
軍隊對百姓負擔大,他改進了衛所制度。
讓衛所自給自足,也讓百姓不再承受供養軍隊的痛苦,這是他的本意。
官員們德性不可靠,是王朝覆滅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對官員們非常的嚴厲。
在王朝末期,制度敗壞如同虛設,同樣是主要原因,所以朱元璋非常看重制度。
他要求官員們嚴格落實制度,如果敢違反制度的,會給予嚴厲的懲罰。
宦官也是不好的。
所以朱元璋禁止太監干政,甚至制作成了貼牌,懸掛在宮門上。
在十九年前。
朱元璋在奏疏中出了錯誤,被名太監指了出來,這名太監后來被送出宮,遣送回原籍。
理由是這名太監干政了。
包括總結的,歷史朝代中,宗室薄弱的朝代,多是短命王朝,宗室穩定的朝代,多是長久朝代。
所以他分封諸王,沒有人能改變他的主意。
他太成功了。
他更信任自己的能力。
老太監沒有干政,但顯得好像很聰明的樣子,太監不要那么聰明,聰明的人不愿意安分。
很多時候,朱元璋喜歡自言自語,自己提出問題,自己想出方法。
當解決不了的時候,他才會去詢問那些才干之士。
但是他對士的印象太壞了。
他童年的痛苦,被他歸咎到了官員們德行問題,所以對有才干的人提出的建議,始終懷疑他們的立場。
是否出自一片公心,還是為了自己牟利。
但是毋庸置疑。
這位老人雖然有些欲望,希望王朝穩定,家族長存,但對百姓絕對是抱著盼望百姓安寧富庶的愿望的。
在他的認知里。
只要百姓生活安寧,物資富庶,那么國家自然興旺長存,他老朱家的基業也就穩固了。
“為什么北平的蜂窩煤就能賣的便宜呢。”朱元璋思考著。
想啊想啊。
朱元璋想明白了。
北平有中華重工,從原料上控制價格,一開始就把煤炭和蜂窩煤的價格定的很低。
應天府是商人主導。
他們追求利益,而且沒有體系化的管理,無法疏導產業鏈,自然價格昂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