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明軍不敢來。”
勃林帖木兒得意的說道。
“明軍怎么可能不敢來?”有臺吉反駁道。
“我侵擾了大寧,明軍不敢來報復,草原上人盡皆知的事情,難道是我騙大家不成?”
勃林帖木兒生氣了。
那臺吉不敢再說話。
事情的確如此。
因為明軍久久沒有反擊,勃林帖木兒的自吹自擂下,他的威望急劇提升。
勃林帖木兒是貴族。
名聲大了,就有人投靠他。
或者說。
在天時不好的情況下,許多人做出了選擇,這個時候需要一個帶頭人。
而碰巧勃林帖木兒出現了。
他侵擾了大寧,又還活的好好地,也就成為了他的威望。
現在的勃林帖木兒,在人們面前一副笑容,得意洋洋的樣子,可晚上,勃林帖木兒開始嘆氣。
頭人問他:“勃林帖木兒,這么多的臺吉參加你號召的盟誓,你的實力越來越大,為何還不高興。”
勃林帖木兒嘆氣。
“這么多人投靠了我,可如果沒有功績,那么這些人也很快離我而去。”
“功績?我們要去打大明嗎?”
“我聽說大明的燕王抵達了大寧,在大寧聚集了許多軍隊,如果貿然去攻打大寧,恐怕會被明軍打敗。”
“要不然去別的地方,去攻打開平?”
勃林帖木兒搖搖頭。
“開平也不好打,遍地兵堡,只怕去了一趟結果一無所獲,那我現在的名聲就毀了。”
大明的邊疆政策太堅固了。
原來的疆域在北平時,北平的北地都是衛所,沒有官府。
換句話說這些地方沒有老百姓,只有軍隊,也就讓敵人得不到想要的,只能先打敗軍隊。
而要打敗軍隊就要攻破城池。
當向外開拓的時候,大寧和開平成為了軍事所在地,這兩地只有軍隊沒有百姓。
同樣遍地的兵堡。
而北平的北部恢復了官府制。
這就造成了一種現狀。
草原人掠邊變得無利可圖,最后只有冒險突破邊疆,深入數百里地才能劫掠到想要的物資。
這其中的風險太大了。
當然,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雖然減免了百姓們遭受劫掠的風險,但朱元璋制定的這個軍事政策,壞處就是維持的成本高。
整個北境漫長的軍事區,所需要的補給和維修成本高的驚人。
到了明中期。
翻修城堡成為了軍隊大的一項開支。
到了明末,遼東有的兵堡,因為年久失修,甚至可以用手把土磚摳碎。
勃林帖木兒對于現狀無從下手。
他可以自欺欺人,但這么多投靠他的人,謊言遲早會露餡的,那一天不但眾人會離他而去,他的名聲也會徹底敗壞。
頭人也沒有主意。
一直到第二天。
有人傳來了消息,燕王領兵出塞了。
“他要是呆在大寧我還沒有辦法,如今卻敢來大漠,哼哼。”勃林帖木兒大喜。
連忙跑出信使聯系各部集合軍隊。
不久。
勃林帖木兒帶領他的騎士們,靠近了燕王朱棣的軍隊。
他在遠處觀望。
對面的陣勢一看不好打,所以他在等其余的臺吉開口。
如果別的臺吉開口指出來,那他就有理由撤軍了,對自己的威望也造成不了大影響。
他反而可以解釋,說自己是領著勇士們對抗大明的英雄。
怎么看都不吃虧。
暗中喜滋滋。
“轟隆隆!”
突然。
明軍的陣地中,發出了耀眼的火光,接著一陣地動山搖,雷鳴般巨大的聲音,連勃林帖木兒也嚇得手腳驚軟。
放眼望去。
自身隊伍里鮮血四濺,殘肢遍地,場景令人恐怖。
“轟隆隆!”
一陣接一陣的“雷鳴”,讓勃林帖木兒頭皮發麻,他望著身邊其余的臺吉們。
不能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