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薄點點頭,明白了陶杰失敗的所在。
此人不是敗在商業,而是敗在環境。
北境的商業環境已經超過了大明,所以在北平之外,是無法打敗北平的。
陶杰一直在尋找自己失敗的原因。
通過熟讀技術報,陶杰有些初步的認知,但總覺得不夠清晰,所以他誠心請教張薄。
“按道理來講,江淮地區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生產力不弱于北平,為何我會失敗這么徹底呢?”
三人的交流,吸引了其余的人們,不少人紛紛圍了過來。
張薄露出笑容。
他當眾說道:“江淮地區在傳統的生產力上達到這個高度,已經很了不起了。”
中華重工流出外部的人才,張薄對中華重工有高度的認知。
商人們希望通過張薄,同樣加深自己的信息。
說完了套話,張薄才認真說道:“在新的報紙上發表出來的信息,北平從人均用鐵一斤九兩,增長到三十九斤,增加了整整二十倍。”
“二十倍是什么概念?”
張薄的聲音越說越激動,充滿了激情,讓人們聽得更加投入。
仿佛舞臺的主角。
張薄手舞足蹈,夸張的肢體語言,看上去更為的有力。
“換句話說,以點帶面,北平的社會財富增加了二十倍!”
“這是什么擴張速度?”
“哪怕是江淮地區最富裕的鹽商,一輩子都達不到的增長水平,走私鹽都沒有這么高的回報率。”
人們情不自禁的露出笑容。
他們這幫人在北平發展中,或者說北平的發展,增加了無數的有錢人。
小商人變成大商人,大商人變成掌握了資本的勢力。
例如張德輝。
煤炭行業協會的重要成員,煤炭行業大亨。
這已經很夸張了。
但現在張薄在開平搞出的新模式,相當于加了杠桿,更是不得了,別人還在奔跑,他已經坐飛機了。
所以張薄成為了北平最紅的人。
“北平的先發優勢,和北平目前的商業體量,猶如徽商。”
張薄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解釋。
“徽商的環境超過其他群體,所以徽商在大明全國各地經商,有了無徽不成商的說法。”
“這是商業必然的趨勢,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徽商往外流動,傳遍全國,北平也是如此,以后只有北平往外輸出,而沒有往北平輸出的事情發生,因為北平工業生產力的發達!”
如果朱高熾在這里,他會理解成也是后世美國高喊自由貿易的原因。
以美國當年的工業生產能力,所謂的公平競爭,對生產力弱的國家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真要是追求公平,當中國工業生產能力超過美國,美國就不會又搞起貿易壁壘了。
當年英國占據全球主要市場,而美國工業生產力超過英國,美國天天喊著英國阻礙世界自由貿易。
屠龍少年打敗了惡龍,最終成為了惡龍。
都說中國喜歡說套話。
其實美國一樣的。
只不過他喜歡用自由這些字眼,和中國傳統字眼不一樣而已,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沒啥區別。
當然肯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先民早就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但真把別人當救世主,指望別人來為自己的幸福奮斗,這種人才真叫癡人說夢,開門引入虎狼,害人害己。
第(1/3)頁